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结构由于具有独特的特性而始终被人们广泛关注和研究。本论文主要力图通过对一些特殊纳米材料和结构的生长组装控制与特性研究,探索并实现纳米材料与结构在电子与生物传感探测方面的应用。因此,本文有选择地开展了两类纳米结构的研究。一是具有表面增强效应的金属Au纳米结构,研究其光致发光(PL)性质,以及表面增强拉曼(SERS)在探测生物化学分子方面的应用。另一是对光电敏感的氧化物半导体ZnO纳米结构,通过在电极之间的控制组装和性能研究,探索其在光敏和生物传感检测方面的可能应用。
针对以上研究目标,本论文内容分为四章,具体如下: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分类与特点,回顾了纳米材料与结构一些主要制备方法,扼要地阐述了纳米材料与结构在电子器件与传感检测方面的应用与进展,最后概要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本研究中着重利用的纳米结构的两种制备方法--电化学法和气相法。同时,还介绍了能够将纳米结构组装到电极上的操控方法一介电电泳法(DEP),分析了DEP的工作原理与组装调控途径。
第三章利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一种枝晶状多层次的金纳米结构。利用XRD、SEM、EDS、PL等手段对其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能生长机制与控制方法。这种枝晶状金纳米结构有良好的电学性质,并由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而呈现显著的绿光发射特性。其特殊的表面形态所产生的增强拉曼效应,可以检测到浓度为10-<10>mol/L的Rhodamine B分子,显示出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四章利用介电电泳(dielectrophoresis)的方法,在金电极之间组装上多根或单根的ZnO纳米线/带。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了电极间的ZnO纳米线/带在强电流下的失效断裂机理,发现同边缘应力相关的熔断机制是失效的主要原因;实现了具有明显整流特性的原理型ZnO纳米线/带-Au Schottky二极管;发现了基于Schottky势垒控制的ZnO纳米线/Au结构的光敏响应特性;此外,我们还利用ZnO纳米带作为电极,通过电化学反应初步实现了对谷丙转氨酶(ALT)的检测。上述这些研究将对构筑和设计基于ZnO纳米结构的电子和生物传感器件提供一定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