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景观规划视角的土地整治设计研究——以曲阳县产德乡土地整治项目为例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aich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加快推进,用地供求矛盾突出,耕地保护与节约用地压力也在逐渐加剧。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土地整治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实践中,人们却更强调硬质基础设施建设的观念,导致多个项目在景观生态方面的建设显示出不足之处,如地方人文景观特色渐失、乡土气息平淡。为改善这一现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在原土地整治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规划的相关理论与方法,通过这一新视角的发掘,为能科学合理地保护地域文化和中国特色的乡土面貌提供依据。   本文在查阅国内外土地整治及乡村景观规划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理论和方法作为切入点,开展基于乡村景观规划视角的土地整治设计研究。具体步骤为:首先,提出景观型土地整治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景观功能分区指标体系,对研究区域按功能进行划分;然后,按照景观型土地整治的设计思路,对具体工程进行设计;最后,以曲阳县产德乡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介绍景观型土地整治设计的具体流程,并通过与传统型土地整治进行对比分析,明确指出景观型土地整治实施的意义所在。其主要结论有:   (1)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将乡村景观规划理论融入土地整治设计中,致力于增强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所产生的生态价值及美学价值;在现实项目中实现现代土地整治工作所要求的维系并改善乡村景观的美学和文化价值、提高农业综合发展能力。   (2)从土地自然属性、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效益及生态环境指标四个方面,选取合理的景观分区指标,构建相应指标体系,并结合土地整治的项目实际情况,确定景观功能区为:居住建筑生活区、经济林果生产区、农业生产区(特色农业生产区、大田粮食生产区)及生态环境保护区。   (3)依据乡村景观规划与土地整治的相关原则,提出景观型土地整治设计的思路,以曲阳县产德乡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对项目区具体的工程进行设计,包括土地平整工程、水体工程、道路工程、生态防护工程及乡村民居工程。根据不同工程的特点,从结构的组成到材料的选择,从单一的要素到整体的协调,既满足农业生产条件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又彰显出乡村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及浓郁的乡土气息。   (4)实证研究表明:景观型土地整治的效果在生态服务价值和乡村景观美感效果均优于传统型整治的效果。在生态服务价值方面,传统型的整治的生态服务价值为3249.51万元,而景观型的土地整治生态服务价值总量为3616.99万元,说明景观型整治明显优于传统型整治。在乡村景观美感效果方面,景观型土地整治的分值(0.69)高于传统型整治的分值(0.67)充分体现出景观型整治的美学价值优于传统型整治。
其他文献
主要论述 :12 0世纪图书馆事业的地位与作用 ;2 2 1世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 ;3当代图书馆事业的特征 ;4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观念要求 ;5对图书馆资源配置体系的重新思考
期刊
在分析确定图书情报专家学术地位主要因素的基础上 ,论述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遴选图书情报专家的量化模型的过程 ,并对模型中的指标因素进行详细分级与赋值。 Based on the a
主要论述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及其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组织管理方法 ;通过对几种搜索引擎的实际搜索效果进行比较 ,建议图书馆馆员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深度标引和
探讨传统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在网络信息环境下的生存问题 ,论述传统分类法在新的信息环境下需作出的调整和定位。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trad
阐述 Internet网上参考信息源的特点和开发模式 ,探讨国外现代化图书馆开发利用网络参考信息源的经验和对国内同行开展工作的启发。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
期刊
对我国几种主要的编目规则进行比较研究 ,针对正在修订的国家标准系列 (报批稿 )提出意见和建议。 Several major cataloging rules of our country are comparatively stud
期刊
依据港、澳、台图书的特点 ,以实际例子论述港、澳、台图书的主题标引原则和方法 ,指出标引中易出现的错误和如何按照主题标引规则进行正确标引。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
期刊
分析了“信息管理”学科内涵及影响信息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环境因素 ,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 ,并对课程体系调整的实施提出有关建议。 This p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