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直下式LED背光模组的双自由曲面透镜设计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ex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晶显示器已经是平板显示器中的主流产品,它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作为液晶显示器的关键组成部件,背光模组逐渐向大尺寸、超薄化、低成本的方向发展。为了缩短混光距离,通常采用二次透镜对LED光源的光线进行再次分配,因此针对透镜的设计工作就非常重要。本文基于非成像光学理论,提出了直下式LED背光模组中双自由曲面透镜的设计方法。首先对确定设计指标下单个透镜目标面照度最优分布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目标面照度最优分布的初始面型设计方法,然后针对扩展光源下透镜照度分布进行了基于照度反馈的一次优化设计,再采用交叠法对透镜面型进行了二次优化。采用上述方法设计了混光距离分别是22mm和10mm的两款透镜(OD22mm和OD10mm)。仿真结果表明:混光距离是22mm时,背光模组在使用设计的双自由曲面透镜后阵列水平方向照度均匀性达到了91.00%;混光距离是10mm时,背光模组在使用设计的双自由曲面透镜后阵列水平方向照度均匀性达到了94.76%。实际加工并测试了OD22mm的透镜。测试结果表明:OD22mm背光模组在使用本文设计的双自由曲面透镜后9点亮度均匀性达到了87.98%。采用本文设计的双自由曲面透镜可以在不增加背光厚度的情况下有效地满足阵列均匀性的设计指标,实现了超薄化背光。
其他文献
随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路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提高,使得测试所需的时间和数据量快速增长,导致了测试效率的降低和测试成本的增加。愈加复杂的测试对测试设备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缺少有效的故障模型,需要对芯片进行大量的测试,这些因素使得测试成本进一步提高。以往的测试方案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测试需求,如何在保证测试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集成电路的测试成本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传统测试中,所有芯
半导体技术飞速发展,后摩尔时代正在到来,发展基于小尺寸的纳米材料的器件以提升集成电路集成度成为人们的选择之一。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长径比;径向和轴向呈现出显著的光学各向异性;一维结构可保证载流子沿其轴向定向传输,因而能提供更有效的传输通道。这些独特性质都使得一维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器件中极具应用前景。PdSe2属于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具有带隙可调的特性,以二维层状材料应用在各种
波长探测器作为图像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工智能系统、安全保护、光通信和安全驾驶等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因此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传统波长探测器制备过程繁琐、探测范围窄、精确度不高,在光通信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以石墨烯/薄硅/石墨烯制备了一种宽范围的波长探测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半导体工艺模拟以及器件模拟工具(TCAD)仿真40μm薄型硅片中光吸收率和光生载流子产生率。结果
短波红外(SWIR,一般为700-3000 nm)光谱区域内的光电检测,由于其宽泛的军事和民用应用,如夜视仪、光通信、轨迹探测、环境监测、监视仪、遥感成像等,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点,而高性能短波红外光电探测器是激光测距仪、夜视仪、热成像系统、红外数码相机和医疗诊断仪等许多电子和光电子产品的关键部件。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短波红外光电探测器是由传统的无机半导体制成的,包括晶体硅、硅锗异质结和Ⅲ-Ⅴ族半导体
飞秒激光以其热效应小,加工精度高等特点,在微纳加工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几十年来,随着微纳米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表面科学受到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表面润湿性作为表面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了液体和固体表面之间行为的性质和特征。本文主要研究飞秒激光制备的超润滑仿生功能表面对微流体(液滴/气泡)行为的操控,实现了液滴滑动和钉扎行为的按需控制以及气泡的单向输送,进而研究了其在微流体操控等
长度和位移是目前科学技术领域里比较重要的物理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航空航天、精密机械制造加工、纳米技术工业装备等各个领域对位移测量的精度准确度要求越来越高。而在测量位移的多种方法中,激光测量由于本身的非接触特性、测量速度快、可溯源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其中单频激光干涉仪相对于双频激光干涉仪来说,在满足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条件下,具有信号处理过程简单、易于集成、系统结构简单等特点。本
一般物质都有一定程度的介电特性。在电场作用下物质本身会有一定程度的极化(polarizable)现象,并在极化后物质内部电荷会顺着外加电场的方向有序排列。如果外加的电场不均匀,极化的微粒会受到介电泳动力(dielectrophoretic force)而发生移动。利用电场来操纵微粒的介电泳动的技术,可通过改变电学信号参数进行介电泳力的控制,再结合光学、声学、电磁学等技术可以在微芯片上实现对微粒的操
近年来生物材料因其生物亲和力强、透氧性和亲水性等无法比拟的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科学家使用生物材料制备了各式各样的光子器件,其中,利用天然丝制作生物光纤设计光子器件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研究方向。本论文以天然丝制作生物光纤为研究对象,探索生物材料作为随机激光增益介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研究随机激光在生物材料中的传播形式。通过改变泵浦光位置从而调控随机激光的波长。本论文使用以染料Rh6G掺杂的生物蚕丝电纺
近年来,由于对可穿戴设备和电子皮肤的需求迅速增长,利用共轭聚合物制备本征可拉伸的电子器件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共轭聚合物薄膜的性能不仅取决于它们的分子结构,而且还与它们的分子取向、分子堆积、晶态结构、薄膜厚度等微、介观尺度密切相关。传统的三维体相膜结构复杂,不利于探索结构与电、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而具有几个单分子层厚度的二维超薄膜可以简化体相膜复杂的多级结构,为探究材料结构与其电、力学性能
优势流是影响土壤非平衡水分和溶质运移的重要机制,也是土壤与地下水快速补给、径流及污染物运移的关键途径,而大孔隙流是优势流最常见的类型。大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优势流程度最直接的因素,因此本文在选取代表性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室内人造大孔隙土柱模拟实验研究饱和条件下大孔隙直径、数量和位置对壤粘土土壤水分和溶质运移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分区收集出流液研究平面水和溶质通量时空变化过程,最后使用Hydrus中的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