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影子银行监管瞬间成为了国际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为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各国在G20峰会上进行了商讨。由于国际金融的体系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影子银行的规模日益壮大,类型日益复杂化。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金融学者甚至是金融评论家都开始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研究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法学学者也开始从法律的角度研究这一问题。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出台,是我国第一次将影子银行的金融监管纳入法律调整范围内。国内目前对影子银行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经济、金融领域,对法学领域还有待深入地研究。在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过程中,范围的界定、监管模式的选择一直是各界争论的焦点,长期以来对我国影子银行的缺位监管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形成了对于我国影子银行风险、隐患、监管的讨论焦点。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影子银行的概述,简要的介绍了国外以及国内相关机构对影子银行的定义,剖析影子银行共有的特征,从而界定影子银行法律监管的对象。鉴于中西方影子银行的发展背景不同,介绍具有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运行体系,并分析其法律关系。第二部分介绍我国影子银行法律监管现状,主要包括我国当前的金融监管模式以及具体法律监管制度。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规范散见于各规章或文件中,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在监管过程出现了很多问题,从而突出了我国加快完善影子银行法律监管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主要介绍美国、英国针对影子银行监管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国际监管经验,借鉴其中适合我国国情的内容。第四部分从我国影子银行法律监管现状入手,根据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特征,提出完善我国影子银行法律监管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以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与监管尽绵薄之力,进一步呼吁相关立法者加强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引导和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