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高龄产妇经历母婴分离的心理体验,以期为临床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促进母婴健康。方法: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通过目的抽样法抽取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某三甲医院的12名早产儿母婴分离高龄产妇,采取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收集资料,并将访谈录音及时转录结合访谈笔记整理成文本。同时进行访谈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初步分析及资料的收集工作,当访谈数据重复出现且不再有新的主题或者亚主题出现时,即表明访谈资料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此时结束访谈。再通过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相关主题。结果:12位高龄产妇的年龄为38.33±2.81岁(范围35-44岁);12例早产儿的胎龄为34.7±1.3周,体重为2459.2±225.6克。通过对12位早产儿母亲的访谈资料进行反复阅读分析、编码和归类,围绕孩子、社会支持系统、经济费用、医疗服务环境、个人需求五个方面进行主题归纳。12位(100%)受访者均表达了对婴儿担忧的情绪,6位(50%)受访者表达了无奈之情,4位(33.3%)受访者具有强烈的自责情绪,只有两2位(16.7%)受访者对于婴儿的情况比较放松;在社会支持系统中,有5名(41.7%)受访者感觉被忽略,7位(58.3%)受访者强烈渴望获得社会和家庭的支持;经济费用方面,有7位(58.3%)受访者认为自己的状态比较乐观;11位(91.7%)受访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是持肯定的态度,但是参与访谈的12位(100%)受访者均表示对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探视制度的不赞同,希望得到更多的与孩子接触的机会;10位(83.3%)受访者表现出对母乳喂养的需求,5位受访者(41.7%)具有适应母亲角色的需求,分别有6位(50%)和8位(66.7%)受访者有早产儿护理知识和母婴健康知识的需求。结论:高龄产妇在早产发生母婴分离后,其心理体验主要以担忧、无奈、自责和被忽略感等负面情绪为主,她们大多数有早产儿护理知识和母婴健康知识的需求,医护人员应该关注早产儿母婴分离高龄产妇的内心体验,从社会、家庭、医疗机构及个人层面探索干预措施,改进医院NICU的探视制度,减少高龄产妇的心理负担,帮助母亲角色的正常转变,促进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