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EEE802.16 WMAN QoS机制的研究和优化设计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gu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0月,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批准WiMAX无线宽带接入技术成为移动设备的全球标准,以OFDMA TDD WiMAX的名义成为继WCDMA、CDMA2000和TD-SCDMA之后的全球第四大3G标准。随着第二代移动WiMAX——IEEE 802.16m认证进程的加快,标准制定组织IEEE预计将在2010年中期正式完成标准制定,届时IEEE 802.16m将成为全球首个符合ITU定义的4G技术标准。与此同时,WiMAX中的关键技术——服务质量(QoS)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成为WiMAX技术的研究热点。应用于固定、游牧、便携、移动等场景的IEEE 802.16标准,需要满足不同种类服务流的QoS需求。标准中提出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详细定义了五种类型的服务以及BS与SS之间的信令交互机制(如连接建立、带宽请求、UL-MAP消息等),规定了UGS服务的上行链路调度算法,还提出了一种系统的QoS架构,但是对于rtPS、ErtPS、nrtPS和BE这四种服务的调度算法以及具体的接纳控制机制却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在研究了IEEE 802.16 MAC层已有QoS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QoS架构,该架构新增了缓冲模块、流量整形模块和自适应调制编码(AMC)模块;另外,本文使用动态带宽重分配来考虑端到端时延的QoS增强机制,对提出的混合调度算法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混合调度算法在实时业务中产生的时延更少,还能够使单个BS在可允许的端到端时延范围内容纳数量更多的子SS,并且GPSS模式能提供更好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对于架构中没有定义的接纳控制机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先级的动态带宽分配接纳控制机制,并将其与传统的固定带宽分配的接纳控制机制比较,发现提出的接纳控制机制具有更优的性能和效率。然后,针对目前应用广泛的IP网络传送语音(VoIP)服务,本文提出了一种服务感知调度算法用于WiMAX网络中VoIP的调度,研究了提出的算法的性能,并与一些传统的方法做出了比较,还讨论了延迟和带宽效率之间的权衡。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调度算法机制能产生更少的延迟,支持更多的VoIP用户,提高了带宽利用率。最后,针对IMS和WiMAX的融合组网问题,确立了一种端到端的QOS架构,实现了UMTS承载服务到WiMAX接入的扩展和融合。该框架提出了信令协商和WiMAX QoS与IMS QoS的映射,成功地解决了分割的承载服务在不同QOS机制下的互联融合问题。因此实现了整个WiMAX-IMS网络中统一的QoS保证,还能够为每一个差别用户提供综合的低抖动的多媒体服务,这些都是传统的架构所不能提供的。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和社会的发展,各种组织间的协同工作日益增多。与一般的Web服务和网格计算等工作在多域环境下的系统不同,组织间协作除了对资源共享的需求外,更加重视资源访问的安
可逆信息隐藏技术不同于传统的信息隐藏技术在隐藏信息的同时会对原始载体造成永久失真,可逆信息隐藏技术能够在正确提取隐秘信息之后无失真地恢复原始载体,这在对载体信号质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多载波调制技术,具有高频谱利用率和抗多径等性能。在OFDM系统中,整个系统带宽被分为许多正交的子载波,高速数据流被分配到这些子载波上
检测和跟踪是大多数雷达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本论文主要围绕这两个部分展开。雷达在目标检测之前需利用预处理技术来抑制不想要的回波。常用的预处理技术有:匹配滤波、运动
近年来,随着数字通信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廉价而快速”的特性得到了数字多媒体传输的青睐。但是众所周知,数字多媒体在传输过程中极易被复制和修改。因而,作为保护数字多媒体
模拟视频的数字化对视频信息的传输和存储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但原始数字视频有较高的带宽,在保证视频图像清晰度、流畅度、实时性的条件下进行视频压缩和网络传输成为一项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家庭智能化和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对无线通讯和数据传输需求的日益增长,基于IEEE802.15.4的无线网络标准的紫蜂网络协议标准作为一种全新的无线传感网络
目前,数字图像正面临着被随意篡改和伪造的威胁,这使得“以照片为证”“眼见为实”的观念被完全打破。因此,探索并了解图像中具有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非常重要。传统的主动取证
机械臂是末端能动的机械装置,冗余机械臂是指比末端执行器完成给定主任务时所需要自由度有更多自由度的机械臂,它拥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和多余的自由度来满足更多的功能约束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监控也正从由传统的安防监控逐渐地向网络数字视频监控方向发展。网络数字监控系统通常采取C/S设计结构,基于Dir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