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过程的重要内容,乡村社会嬗变是其中极为关键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研究从政治史逐步转向了社会史,于是“士绅”作为沟通官府和民众的角色,其形态变迁备受学界的重视。由于“士绅”概念不一,学者一般以士绅的“结构—功能”来宏观展开其内涵。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逐渐认识到,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显著,仅仅依靠宏观的立论不足以揭示民国士绅的演变轨迹。本文将研究地域定义在陕西鄠县,以1927-1949年为分析时段,通过“清丈地亩、整理田赋”、“开办合作社”及“赈灾”三个对乡村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考察士绅阶层在现代国家展开过程中的延续及演变过程,认为随着现代国家政权的展开和完善,士绅阶层的身份和结构虽然也随之变化,形态也更加多元,然而其社会功能依然延续,并在现代国家的制度空间中,继续扮演着维护地方利益的角色,在这点上,将可与秦晖的“关中无地主有封建”、杜赞奇的“国家政权内卷化”以及王奇生的“基层社会劣绅化”展开进一步对话,以明晰现代国家建设与士绅群体的复杂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