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出现在中国农村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经济活动将逐步实现以市场为中心、以经济利益为内在驱动力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和市场行为将贯穿和渗透于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为了适应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有其特殊的安排。 社会养老保险不仅是一项的社会制度,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纵贯宏观和微观经济领域,并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由于受益人广泛,费用支出巨大,对制度运行的统一规划和专业化管理要求较高。同时,养老保险基金运行要求相关经济领域具有市场化、社会化的配套机制。养老保险基金运行与金融市场发展密切相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配套机制,其发展不仅对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同时还会通过其基金运行促进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经济基础,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具有明显的促进或制约作用。同时,社会养老保险具有独特的吸收储蓄的功能,其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是资本市场长期稳定资金来源。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历多年试行,仍然面临覆盖面窄、保障水平过低、资金缺乏等问题,致使制度运行陷入停滞。究其原因,资金极为缺乏的状况使制度建设面临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集上坚持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不增加国家财政负担的制度安排使资金供给和保值增值等方面的问题极为突出。研究养老保险资金困境,探索促进养老保险资金筹集和保值增值的途径,成为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试图通过对养老保障理论和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历史变迁的研究,结合中国农村养老的经济背景、老龄化背景、人口流动背景、特殊的文化和养老制度背景,探讨出一个适合我国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形式并通过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及相关金融市场的分析,探索完善配套金融机制的途径,为解决制度内的资金供给和运行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以实现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