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稳定与发展,为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解决。自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虽然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具体政策实践过程中仍面临许多急需解决的困难与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来探讨精准扶贫政策在桂南X村的实践困境及其成因,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帮助。 本文研究发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政策的实践困境主要包括: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传统产业衰落、新兴产业发育困难、职业技能培训成效不佳、部分脱贫结果有违实际、脱贫标准不适用、返贫风险较高等。以上困境的产生源于识别程序和指标的不完善、主观因素的干扰、贫困人口的低人力资本、传统小农经济社会的不足、不利的产业及其政策环境、政策本身和政策执行的缺陷、非正式规则的干扰、识别与退出标准的脱节、退出基础不牢固等因素的影响。将这些困境的成因进一步归纳则与扶贫主体间信息不对称、乡土社会文化、结构性贫困突出、压力型体制下的政策或政策执行缺陷等因素有关。 针对上述困境,本文认为应加强动态管理,严格识别程序,增进村民识别参与,完善识别标准,降低识别基础性压力;用好劳动力存量,增强劳动力质量,推广机械化,做好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技术和销售平台等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增强土地、资金、政策、平台等要素供给,积极发展新产业;增强培训与就业衔接性,优化培训方案;加强贫困退出的规范性,识别标准和退出标准的衔接性,加强扶贫效果考察及长效扶贫机制建设,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