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背景下边疆少数民族农村的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状况——基于延边州三合镇的实地调查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fsafds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处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快速转化的关键阶段。随着国家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出现了大量劳动力以及剩余资金,并向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地区及工业部门流动,即大量的资源尤其是人口从全国各个地区尤其是农村流向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而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则更为严重,从而导致区域及城乡发展差距曰渐加大,区域及城乡发展的严重不平衡。迄今为止,专门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人口流动作为研究对象来研究其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少;对朝鲜族的研究也大多集中在国家制度及地区横向比较等宏观层面上,缺乏在微观层面上对朝鲜族村落的深入分析;   基于这种背景,本文结合城市化背景下农村人口流动的状况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这两个主要议题,以延边州龙井市三合镇这个朝鲜族村落为试点进行研究,探讨人口流动对边疆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以及改善发展模式的可能。   本文共五章,分别为绪论、三合镇的人口流动状况、人口外流与三合镇经济社会发展、三合镇人口外流带来的发展困境、反思与总结。   第一章陈述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分析了我国当前城市化的特点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引出本研究的主题;回顾和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背景下人口流动各个领域的研究;对本文的理论资源、主要概念及内容予以了界定和说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概述了三合镇现有人口的基本状况和流动概况,得出三合镇人口流动以外流为主的现状;之后分别从人口外流的方向、地域、流动方式、职业分布等方面分析了三合镇人口外流的情况;最后,从推力因素、拉力因素以及朝鲜族自身民族特性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三合镇人口外流的各个因素。   第三章从三合镇居民收入及经济概况、生活水平、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状况、社会治安现状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人口外流对三合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第四章从学校规模与教学质量、边境安全问题、性别失衡引发的问题、科教文卫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困境、留守老人赡养问题、乡村精英外流与基层民主治理等六个方面分析了人口外流给三合镇经济社会带来的发展困境。   最后一章则结合全文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提出了边疆农村发展的新困境是老龄少子化与发展空洞化,而边疆地区也具有沿边贸易与境外劳务等发展的新优势;同时朝鲜族族群发展也具备语言、文化、教育、区位等发展优势;最后,结合全文分析提出了当地政府制定出台鼓励流出人口回流的相关政策;实施经济补贴等鼓励生育的政策;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建议。
其他文献
家庭农场是我国当前农村社会中一种重要的农业经营主体,对我国当前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江汉平原新镇的家庭农场群体为研究对象,从家庭农场的生成、发展及其市场行为
中国农民工问题伴随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而产生,是中国特殊社会历史背景的产物。近30年时间的发展,农民工群体开始出现明显的代际转化,第一代农
南宁平话师公戏与纯粹的戏剧表演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根植于一定的民间信仰,并与仪式、民俗紧密结合。本研究以南宁平话师公戏表演过程中所展演的一系列仪式,如开坛仪式、架桥
学位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在近年“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背景下,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广为关注的社会性话题。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我国优秀人力资源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