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聋人参与社会能力的增强,社会对手语翻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更需要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手语翻译人才。2007年1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向社会宣布手语翻译成为一门新职业,至此手语翻译开始走上职业化道路。持有特殊教育观念的高职院校响应教育的号召,跟随社会形势,与聋人高等教育相结合,开设手语翻译专业。手语翻译专业和聋人高等教育应运而生,是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亮点。因尚处于起步阶段,手语翻译专业与聋人学生的课程教育、教学管理、就业等方面都在探索中总结经验,进行改革。对手语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和探索,不仅关系到手语翻译学生的自身发展,也关系到聋人学生的发展,因此对手语翻译的课程设置应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导向下,与聋人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本文根据社会形势及手语翻译的课程设置现状着手加以研究,首先提出手语翻译课程设置现有的问题及存在的意义,揭示手语翻译课程设置研究的必要性,对国内、国外手语翻译研究加以综述,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现有形式进行分析。认清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手语翻译专业技能、人文素养的单项研究,缺少对手语翻译课程设置的整体研究,因此加强对现开设手语翻译专业的高等学校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剖析手语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对手语翻译发展较先进的国家加以论述及借鉴,并对我国的现实状况提出改革的原则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