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心立方铁纳米粒子熔化与相变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ove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纳米粒子在磁存储、生物医学、催化剂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众所周知,块体铁在自然环境下呈现为体心立方结构(bcc),当温度高于1185K时,块体铁会相转变为面心立方结构(fcc)。Bcc结构的铁纳米粒子可以利用热分解或者电化学等方法得到。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者从理论和实验上开展了bcc结构铁纳米粒子的研究。近年来,实验上人工合成了具有孪晶结构的fcc铁纳米粒子,但是理论上有关fcc结构铁纳米粒子的热稳定性的研究还十分少见。因此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fcc铁纳米粒子的性质进行了计算模拟,研究了升温和降温过程中fcc铁纳米粒子的能量和结构演变,及它们的熔化、凝固、并合等热力学行为。   对fcc铁纳米粒子在常温(300K)和升温过程能量特征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表明,常温下fcc结构的铁纳米粒子能稳定存在,表面原子的能量要明显高于粒子内部原子的能量。在升温过程中,铁纳米粒子的fcc相会相变为bcc相,相变的温度与粒子直径的倒数成线性关系。结构相变导致粒子形状由球形转变为椭球形。相变后直到粒子开始熔化前,不再有其它相变的发生。熔化开始于粒子表面再向内部传播,完全熔化的温度与粒子直径的倒数成线性关系。对完全熔化的铁纳米粒子的降温模拟表明,纳米粒子最终会凝固成bcc结构。   对两个大小不同的fcc结构的铁纳米粒子的并合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纳米粒子并合体系在接触区出现颈部的生长,随后颈部原子从无序化变为有序化。两个纳米粒子之间会发生相对转动使接触区原子的晶向趋于一致。并合过程中,原子从不稳定的曲率大的区域的向曲率小的地方传播,导致颈部增长并且缩短。最后,两个粒子并合成一个熔化的液态粒子。  
其他文献
GaN基发光二极管(LED)是发展固态照明、实现人类照明革命的关键性光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其衬底蓝宝石为绝缘体,以及结构上的原因,不可避免地存在电流的横向扩展,从而极易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对混沌学的研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混沌运动的不稳定性和长时间发展趋势的不可预见性,控制和利用混沌就成了混沌
塔式、碟式太阳能热机系统由于聚光比较大,集热器工作于较高温区,这时辐射热漏不可忽略。因此研究集热器辐射对流热损对太阳能热机系统性能特性的影响有其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和
Si基Ge材料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并且与传统硅工艺相兼容,是未来制备先进CMOS器件和Si基光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之一。然而,由于Si与Ge之间品格失配度大,在Si衬底上外延生长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