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包含四章内容,绪论介绍了论文工作的背景;第2章到第4章报道了Y2O3∶Eu3+纳米粉末和透明陶瓷的制备、形貌结构表征及发光性质研究结果.绪论首先介绍了近几年重点研究的一些稀土发光材料,然后详细阐述了光致发光的基本原理和三价稀土离子的发光特性,并给出透明陶瓷的相关知识:最后简单讨论了利用溶液燃烧法和均相沉淀法制备纳米粉末的相关内容.在第2章中,用燃烧法制备Y2O3∶Eu3+纳米粉末,研究了前驱溶液pH值的改变对粉末形貌和发光性质的影响。利用XRD和SEM对粉末的结构形貌进行表征,结果显示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晶粒逐渐增大,并且晶粒间的团聚变得更厉害,粉末变得更致密,气孔率降低。TG-DZA曲线显示,在高pH值下燃烧持续时间变长可能是导致粉末团聚更厉害的原因。粉末的发射谱由三价Eu3+离子在立方Y2O3中的典型发射峰组成,最强的发射位于612 nm,是由5D0-7F2电偶极跃迁引起的。发射谱显示,随着pH值的增大,样品的发光逐渐增强。激发谱由基质吸收、电荷迁移带和4f组态内的跃迁三部分组成,随着pH值的增大,基质吸收相对电荷迁移带的激发强度逐渐减弱。样品的荧光寿命测量结果表明,pH值越大,即晶粒越大,荧光寿命越短。由于燃烧法制备的粉末中存在不利于透明陶瓷烧结的团聚现象,在本章的第二部分研究了PEG2000分散剂的使用对粉末形貌和光谱性质的影响。少量分散剂的加入,使得粉末的晶粒有些微增大,但是随着用量的继续增加,晶粒逐渐减小。最重要的是,适量(10wt%)分散剂可以使粉末中的团聚体尺寸明显减小。同时,发射光谱表明,在晶粒大小相同甚至更小的情况下,团聚体的减小使样品的发光明显增强。激发谱中出现随着晶粒减小,电荷迁移带红移的现象,这是由于表面态上的Eu-O键变长,共价性减弱的结果。荧光寿命测量的结果显示,晶粒大小相差一倍的粉末几乎具有相同的寿命。第3章中采用改善的凝胶燃烧法制备Y2O3∶Eu3+粉末,与直接燃烧得到的粉末进行对比,并利用这些粉末采用真空和氮气烧结相结合的方法制备透明陶瓷,观察粉末性质的不同对透明陶瓷微观结构的影响。粉末的XRD分析表明,凝胶过程对晶粒的大小几乎没有影响,与直接燃烧一样,晶粒大小主要由甘氨酸和金属离子的摩尔比决定。但是,SEM和TEM图显示,燃烧前的凝胶过程可以显著地减小团聚体的尺寸。陶瓷的表面形貌图表明,粉末中的团聚体越小,陶瓷的微观结构越均匀,表面越平整。而以直接燃烧制备的样品为前驱粉末烧结的陶瓷不仅表面凹凸不平,而且出现了裂纹和气孔,对陶瓷的透明度产生致命影响。光谱分析显示,陶瓷和粉末的发射谱除强度不同外,谱型完全相同,而两者的激发谱则存在一些差异。第4章中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Y2O3∶Eu3+粉末,并将其烧结为透明陶瓷。结构和形貌分析显示,在本论文的实验条件范围内,反应物浓度、水浴温度和煅烧温度对样品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很小,得到的粉末都是由小晶粒团聚成的大于100nm的球形颗粒组成。但是,溶液pH值的不同可以显著改变粉末的形貌。调节溶液的pH值为6.5,则制备得到的粉末晶粒不会团聚成大颗粒,分散性较好,由此烧结而成的陶瓷也具有更好的透明度。陶瓷的表面SEM图显示,由于粉末中存在团聚体,烧结得到的陶瓷晶粒大小和形貌很不均匀,而分散性较好的粉末则可以得到微观结构均匀的陶瓷样品。陶瓷和粉末的荧光衰减曲线显示,前者的荧光寿命比后者短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