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治疗的早期胃癌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ruanclass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作为治疗特定类型早期胃癌的前沿方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问世至今,已被许多指南和专家共识采用。以2014年发表的《早期胃癌ESD及EMR指南》为标准,本研究分析了内镜下治疗适应证内的早期胃癌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评估了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的切除率、根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追加手术率等短期预后,分析了早期胃癌非治愈性切除的术前危险因素、以及治疗后诊断升级的危险因素,使得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诊治决策更有据可依。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9年4月期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行内镜下治疗、术前评估符合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适应证、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Vienna 4-5类的所有胃癌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及病史信息、病灶活检信息、内镜手术信息、内镜术后并发症信息进行回顾并分析。结果:共232名早期胃癌患者符合标准,总计236个早期胃癌病灶纳入研究之中。患者平均年龄为62.67±8.97岁;其中男性162人(69.8%),女性70人(30.2%);就患者各项临床特征而言,绝对适应证组及扩大适应证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中所有病灶均通过ESD术切除,病灶的中位直径为19.5(14)mm;绝对适应证组及扩大适应证组病灶的直径大小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病灶的浸润深度及分化情况也表现出显著不同(P<0.05)。18人(7.9%)存在术后出血表现,其中13人为术后72小时内出血;6人经内科治疗控制,11人行内镜下治疗止血,1人最终予手术止血。4人(1.8%)发生了穿孔并发症;1人为微穿孔、仅行内科观察,3人为明显穿孔、予术中钛夹夹闭。共有13人(5.8%)ESD术后接受了进一步外科治疗。在出血率及穿孔率方面,绝对适应证组及扩大适应证组患者表现类似(P>0.05),而两组患者的追加手术率存在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235个(99.6%)病灶为整块切除,其中包括222个(94.1%)完全切除病灶及13个(5.5%)R1切除病灶;1个(0.4%)病灶为分块切除。169个(82.4%)病灶为根治性切除,36个(17.6%)病灶为非治愈性切除。就完全、R1及分块切除率而言,绝对适应证组及扩大适应证组病灶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病灶的根治性切除率存在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BMI≥25kg/m~2(校正后OR=5.087,95%CI 1.738-14.894)、术前内镜提示贲门胃底病灶(校正后OR=11.865,95%CI 3.600-39.101)、活检病理提示未分化癌(校正后OR=78.705,95%CI 7.193-861.214)、术前内镜提示病灶溃疡阳性(校正后OR=3.629,95%CI1.020-12.909)为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病理测量病灶直径20-29mm之间(校正后OR=6.658,95%CI 2.040-21.724)、病理测量病灶直径≥30mm(校正后OR=18.059,95%CI 3.629-89.882)、病灶浸润超过黏膜层(校正后OR=62.243,95%CI 2.817-1375.455)为治疗后诊断升级的危险因素;术前内镜提示萎缩性胃炎(校正后OR=0.310,95%CI 0.103-0.928)或术前内镜提示病灶溃疡阳性(校正后OR=0.072,95%CI 0.008-0.686)为治疗后诊断升级的保护因素。结论:本中心所有适应证内的早期胃癌病灶均由ESD术切除。绝对适应证组及扩大适应证组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相似可比。较绝对适应证组病灶而言,扩大适应证组病灶直径更大、浸润更深、分化更差;但两组病灶的Paris分型、部位分布、溃疡情况、淋巴脉管浸润及切缘阳性情况相似。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治疗术后,仍以出血及穿孔为并发症主要表现;多数出血发生在内镜治疗后72小时内,内科保守治疗及内镜治疗止血成功率高;多数穿孔在内镜治疗术中即被发现并妥善处理。绝对适应证组及扩大适应证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仿,但扩大适应证组患者追加手术率明显更高。绝对适应证及扩大适应证组病灶内镜下治疗的完全切除率、R1切除率、分块切除率相仿,但扩大适应证组病灶非治愈性切除率明显更高。BMI≥25kg/m~2、术前内镜提示贲门胃底病灶或术前内镜提示病灶溃疡阳性、活检病理提示未分化癌的患者,如行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其非治愈性切除风险较一般患者升高。病理测量病灶直径≥20mm(尤其≥30mm)、病灶浸润超过黏膜层的患者,如行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其诊断升级风险远高于一般患者;术前内镜提示萎缩性胃炎或术前内镜提示病灶溃疡阳性的患者,如行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其诊断升级风险低于一般患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尿激酶原溶栓术后联合小剂量盐酸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9年1月至2019年1
目的:通过微流控的方法测定 CYP19A1、CYP1B1、CYP2B6、CYP2C9、ESR1、ESR2、FABP47个基因的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研究其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雌激素受体(ER)阳性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应用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AIs)6个月后血脂变化情况;分析CYP19A1等基因SNPs与AIs引起血脂变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收集解放军总医院乳腺专病中
苯胺化合物是制备药物、聚合物、除草剂及其他精细化学品的中间体。常规的硝基苯加氢得到苯胺很容易,但含有其他还原基团存在(如乙烯基)的硝基苯化合物的选择性加氢很难实现,因此这也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Pt金属间化合物是特殊合金,具有原子有序和热力学稳定的结构,可控制反应物和中间体的吸附能和几何形状,从而改变催化途径。常见的合成Pt金属间化合物的方法有:1.纳米粒子分散无机前驱体法。2.助金属修饰热还原
在20世纪20年代,徐悲鸿等人把西方的写实主义教育体系引入中国,到60年代又加上向苏联学习,引入了苏联写实主义教育体系,两种写实主义根深蒂固地占有了中国美术教育体系达近百
随着翻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译后编辑模式应运而生。相比传统的人工翻译模式,译后编辑模式具有很多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效率高,准确性高等。科普文本是科技文本的一个分
白藜芦醇具有丰富的生理功能和较强的生物学活性。然而其水溶性差,且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原因限制了白藜芦醇作为药品的开发和应用。本研究以改善白藜芦
目的: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早产、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和低龄儿童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发病的相关性进行系统性评价,为ECC的病因、预防及阻断
研究背景:记忆是指对环境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检索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重要而核心的认知过程。而海马是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大脑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参与内边缘环路,在空间认知和情景记忆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海马病变或者切除海马可能导致严重的记忆、学习功能障碍。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癫痫或脑肿瘤病人可能需要切除单侧海马甚至双侧,将对病人的记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其中,单侧海马切除对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取决于切除海
背景与目的自从19世纪免疫治疗开始应用于癌症后,越来越多的免疫疗法出现,并展现了强大的根除肿瘤细胞的能力,比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肿瘤疫苗、CAR-T细胞等都取得了空
目的:以形神理论为指导,对食管癌患者不同病程阶段的“形”与“神”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观察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疗效情况。资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2015年4月-2018年6月期间第一诊断为食管癌的患者,对其一般资料及病情情况全面整理,按肿瘤根治期、带瘤生存早期、带瘤生存晚期、临终关怀期4个阶段统计与归纳形”与“神”的治疗规律,并记录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