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河流域浅层地下水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uangyun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里河流域位于淮河支流—沙颍河下游,面积约480km2,农业高度集约化,种植业和粉条加工业是其主要产业,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及淀粉废水回灌成为其重要污染源。因此,农业面源污染构成流域内重要污染形式,导致局部地表水环境急剧恶化,不仅使沙颖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受到影响,可能对居民生活饮用浅层地下水水质构成一定威胁。
  为了调查八里河流域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水环境现状,研究影响水质特征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流域水环境治理提供一定依据。为此,本论文选取我国农业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的沙颍河下游的八里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在调查流域水环境现状和污染源分布情况的基础上,通过野外采集样本、室内测试分析(15个常规指标和6个污染指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水化学组分分析、数值模拟计算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水质特征,探讨了淀粉废水灌溉对浅层地下水影响,以及八里河流域浅层地下水质特征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成果如下:
  (1)八里河流域地表水氮、磷、COD严重超标,其中柳沟水质最差,为污染最为严重的支流。主要受沿途淀粉废水、畜禽养殖污水、化肥农药、生活污水等影响。
  (2)八里河流域浅层地下水属于中性偏弱碱性水,地下水中的Ca2+,Mg2+和重碳酸盐含量较多,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型为主,水中“三氮”、CODMn含量偏低,“三氮”浓度位于Ⅲ类标准以内,仅少数水的CODMn浓度超过Ⅲ类标准,因此,浅层地下水水质相对较好,基本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3)通过对灌溉区—耿棚镇附近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发现,硝氮、亚硝氮含量未超过Ⅱ类标准,氨氮含量处于Ⅱ类(≤0.10mg/L)附近,但CODMn含量超过Ⅲ类标准(≤3.0mg/L)。因此,高浓度淀粉废水灌溉排放,会对局部地段浅层地下水水质有一定影响。
  (4)以耿棚镇淀粉废水回灌为对象,淀粉试验场为典型污染区,模拟污染物从地表.包气带-含水层的迁移过程,发现运行至20年时,废水扩散至4.03km2,中心浓度达31.0mg/L,污染晕水平运移距离达2.40km,但垂向运移距离仅为O.017km,揭示了中间弱透水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污染物从潜水含水层向下部微承压含水运移速度和扩散能力。
  (5)影响八里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水质特征的因素除了水文地质条件,农业灌溉也对局部地区地下水产生一定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大中型城市环境问题一直倍受关注,PM2.5不仅关系到城市空气质量,而且严重影响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对于城市PM2.5污染的严重性、时空分布的差异性以及影响因素的复杂性,GIS技术可以提供有效的时空特征分析方法,且遥感观测成果可以提供可靠的数据源。
  因此,本文以太原市城区作为研究区,利用GIS空间分析得到了城区近三年间PM2.5污染年度分布变化特征,同时结合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
陆地生态系统是地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陆地生态系统提供的各项支持。植被承担着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部分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任务,其生长状况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同时也在调节气候和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青藏高原面积广阔,气候和地形条件复杂,不同地区的各种植被类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和敏感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综合多种因素和分析方法讨论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对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预测
影像分割是对影像进行对象分析前的一个重要步骤。然而近年来随着遥感影像分辨率的增加,影响分割精度的因素也随之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信息采集范围较小且步骤单一的传统算法逐渐出现分割线偏移以及欠分割等问题。针对以往分割算法出现的缺陷,对分割过程做出以下改进。利用高斯滤波器处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减小噪声点的影响。通过构建梯度-颜色空间融合模型对像素点进行聚类生成超像素,增加对影像中信息量的采集。采用监测合并
加权总体最小二乘法(weighted total least squares,WTLS)是估计EIV(errors-in-variables)模型未知参数的一种理论相对严密的方法,其参数估计精度较高,然而获得高精度参数估值的代价是复杂的计算和较低的计算效率,这一弊端在处理大型数据集时尤其明显。为简化加权总体最小二乘算法、提升计算效率,本文针对EIV模型中系数矩阵呈现出的结构性特征,通过矩阵分块和最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于是,快速、准确地评估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与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客观地了解城市发展建设当中的主要生态问题,对缓解城市生态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选取江西省省会南昌市为研究对象,根据2001-2018年间的四期遥感影像,采用基于遥感技术的多要素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南昌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演变特征展开评价分析,并协同相关的统计调查数
煤炭是我国居民炊事采暖的主要燃料,其燃烧排放的颗粒物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较大危害。因此关于民用燃煤排放细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在大气环境中演变规律的研究较为重要。本文基于稀释通道采样系统采集了民用燃煤排放的颗粒物,将燃煤排放的颗粒物置于环境模拟老化实验舱中反应,通过调节舱内的湿度和污染气体浓度,并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带能谱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观测反应前后粒子形态特征和
遥感具有快速获取大范围地表热环境的能力,在探究地表热环境变化具有诸多优势,利用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能够探测到大范围连续的近地表热场变化,为探索地震短临预报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针对国内对于区域长时序地震热异常的分析研究的缺乏,本文探究了新疆地区地震活动与长时序热异常数据的关联性;为准确判定热异常是否与地震相关,改进一种热异常与地震相关性的判定条件,探究基于夜间多时相数据的热异常与地震相关性。本研究主要成果与结论如下:
  论文选取新疆地区2014—2018年主要地震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地震活跃区域内地震活
峰峰矿区是我国主要产煤区之一,曾发生过多次底板突水事故,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极不利的影响。随着浅部资源逐渐开采殆尽,目前所投入生产的矿井都已转入或即将转入深部开采。面对深部复杂环境,一旦发生底板突水事故,往往伴随着能量大、机理不清以及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的特点,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各类底板突水事故中研究表明,底板突水主要由于底板破坏降低了有效隔水层厚度,增大了底板含水层的入侵能力。因此,对煤层开采
随着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国紧缺战略性关键金属资源。近期研究发现在我国许多地区煤中伴生有丰富的关键元素,燃烧后富集于煤灰中,使得煤灰有可能成为关键金属的新型替代资源。本文选取富含多种关键金属的重庆电厂中煤样及其燃烧产物进行研究,利用ICP-MS、XRD、XRF、SEM-EDS、TG-DSC和逐级化学提取等技术方法,研究煤及煤灰关键元素的富集程度、分布规律和赋存状态,探讨关键元素在燃煤过程中的迁移
富惰质煤作为地质信息的载体,不仅记录了聚煤时期的气候条件、成煤植物和沼泽类型等,还用于指示自然地质事件。本课题选取东胜煤田东部张家梁矿区侏罗纪延安组2号煤为代表,对采集的侏罗纪延安组煤样分别进行显微煤岩组分分析、有机元素测定、气相-色谱质谱、稳定同位素质谱等实验,对该研究区域的成煤母质类型、有机质演化程度、泥炭沼泽类型和古环境演变等方面展开研究。有机元素整体呈碳多氢贫的特征;与各类别煤的碳含量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