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缺失——金钱观念与二、三十年代小说现代性特征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022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选择了金钱观念这个特殊的视角关注中国二、三十年代小说发展中的现代性特征,从文学思想、创作主体心态、实际文学创作三个方面分析了二、三十年代小说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的缺失。 从文学思想的发展来看,五四文学所提出的“人的文学”不但没有充分考虑到个人在金钱方面的基本要求,而且将之等同于非人性化的自私与愚昧,在“立国”的迫切要求之下,五四文学所高扬的“人”从一开始就是抽象概念化的人,缺少现实的土壤,因此,五四“人”的发现的现代性特征是不完全的。 在创作主体方面,传统士大夫心理对现代知识分子心理形成的制约作用。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与入世精神,传统延续的“义利”观以及精英意识,都在知识分子由传统文人向现代职业化身份的转型中让知识分子面对金钱,经历了比普通人更强烈的心理落差,充分体现出现代性进程的复杂与艰难。 在文学创作方面,小说成为了现代性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文学样式,而它在题材与结构方面也出现了与传统小说截然不同的现代性特征。但由于文学思想发展上因金钱观念造成的现代性缺失加上转型期作家对金钱的厌恶、愤激心理,在小说主题、题材、结构、叙事方面的现代性特征也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不足与缺陷。 正是在金钱观念的视角之下,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二、三十年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曾经被公认的一些现代性特征都存在着一定的缺失。在金钱问题上他们没有能够辨别金钱的双向维度,无法正确理解现代性的双重内涵,更无法真正把握金钱的双向维度与现代性双重内涵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他们无法把握现代性的核心,即现代性的思维模式,而最终陷入了一场对金钱乌托邦的狂热追求之中。
其他文献
诗歌发展至唐代,达到一个鼎盛时期。唐代诗歌成为诗人抒情、言志的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文学形式,作品题材和风格多样化,作者身份多元化,反应了唐代社会的各个层面,展现出时代的精神
只要正戏水平高,前戏怎样无所谓。一点前戏也没有,那男人得多大本事啊?    现在的人既聪明、也见识多了,有好多机会都能帮你免费接受房中术训练,因此,目前不KISS就“那个”的,怕也只能出现在强奸现场。有人说,做爱就是玩,会玩的人讲究前戏,名堂很多;不会玩的人,才和那老黄牛一样,只知埋头苦干,干出什么样,能不能让女人和自己都心满意足,还真两说。    ★女人都想有前戏,要前戏等于要男人的爱。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方法论顶梁柱”。本文从期待视野的内部构成和群体性异同的角度,对期待视野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探讨了其对于文学史研究的意义。 本文共分为两篇:
近年来,期刊研究逐渐成为文学界的一大研究热点。无论是《新青年》、《小说月报》、《现代》等曾轰动文坛的代表性大型刊物,还是《新诗潮》、《人间世》、《前线》等名不见经
就算是再端庄的淑女也有放纵之梦,她们可能不说,但埋藏在心底的却是不可示人的秘密:尽管可能性很小,她们依然想在非常的地点、非常的时间、铺开一段非常的激情。    场景一:被捆缚在他身旁  在正经女人的眼里,被捆缚着做爱犹如是一种犯罪。其实也正是这种情结,让淑女的心中存着一份对捆缚又怕又爱的心绪,尽管她们嘴上永远不会说。  淑女的梦:捆缚对我来说依然是种限制级的性爱。可我总是对它十分好奇,但我从来没有
本论文是对中国现代文学总集《中国新文学大系》所进行的个案研究,重点阐述了《中国新文学大系》的文献学价值、文学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论文的第一章论述《中国新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