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崛起:新中国高考语言阅读测试历史的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u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52年教育部设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迄今已近60年。阅读测试板块在高考试卷中的沉浮演变与最终崛起,是我国60年高考发展历程中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事件。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历史研究法,以“型”为核心概念,以现代文阅读测试的结构变迁为主线,对1952年到2010年的185套高考语文试卷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果:   1、高考语文阅读测试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稳步建构的过程,经历了“前构型”期、“构型”期、“定型”期、“型变”期四个时段。1952年至1983年为前构型期,指高考阅读测试尚未形成稳定结构的时期;1984年至1997年为构型期,指高考阅读测试不断调整寻求稳定结构的时期;1998年至2006年为定型期,指高考阅读测试形成了相对稳定结构的时期;2007年至今为型变期,主要强调高考阅读测试在定型基础上的新调整。   2、“1984转型”、“1998定型”、“2007型变”,是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发展的几个重要节点。“1984转型”确立了阅读测试的“能力立意”原则;“1998定型”,确立了阅读测试以“类型阅读”为基础的“两分异质结构”,完成了高考阅读测试基本结构的构建;2007年课改实验区陆续进入高考,现有阅读测试逐步进入了以选考结构为特点的“型变”期。   3、“1984转型”的基本特征是“陌生选材”“完整长文”“立体设题”“文前题后”。这一转型的出现是高考阅读测试及高考语文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在此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建构,高考阅读测试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型”,“1984转型”形成的四个特征与“两分异质”“类型阅读”一起构成了“型”的六个要素。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①第一次从阅读测试结构变迁的角度,创立“型”这一概念,建立了以之为核心的阅读测试“自型”“内部关系型”和“外部关系型”三维度分析框架,较好地揭示了高考阅读测试“型”的建构与流变,具有较为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理论价值;②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和研究的需要,第一次提出了阅读测试的“1984转型”、“1998定型”、“阅读测试单元”、“类型阅读”、“两分异质结构”等概念,对清晰揭示阅读测试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具有较好的解释力;③对于“1984转型”的特征和历史意义的揭示具有一定创新价值;④第一次揭示了高考语文阅读测试的“类型阅读”特征及其产生发展过程,深化了高考语文阅读测试的理论研究。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是:对高考语文阅读测试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启示。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多媒体技术到网络技术,以至移动技术等各种新技术不断进入课掌,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给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移动技术在语言教学中
益阳地区所辖五县一市,除南县产茶较少外,其余都盛产茶叶,特别是山丘区的安化、桃江、益阳县、市,茶叶更是一大经济优势。据茶园普查结果,全区共有茶园面积3万亩,按全国主产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职能错位、盲目攀比、盲目升格、办学特色缺失的现象愈来愈突出。办学特色作为高校软实力提升的核心已日益引起了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关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应用型课程中被广泛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其中任务的质量
本实验对1-6-300/55小粒裸燕麦(Avena,nudibreris)进行染色体组型研究。采用根尖压片法观察鉴定该品种染色体数目为2n=2x=14是稳定的二倍体。对其染色体结构、功能、形态进行
目前“低标道德”和“底线伦理”成为了探讨教师道德的高频词。国内学者对教师道德重负的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导致教师处于道德重负的原因探析。二是为教师去
学位
2004年,我添置了第一台数码相机索尼F828。初次接触数码,很多新的功能需要学习,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色影无忌网的“sonyF828俱乐部”。在这个网上俱乐部里,有很多人谈论自己的
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运用文献研究法,以20世纪美国社会为背景,对30、40年代和50、60年代两个时期的美国要素主义教师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其对中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启示
小麦是印度的主要冬季作物,但大多数种麦区降雨量是有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由蒸散(ET)亏缺引起的产量降低,实行可用水的限量灌溉是非常重要的.有证据表明,一定的蒸散亏缺
刺参养殖作为北方环渤海地区新兴的经济产业,池塘养殖是其主要的养殖模式,而传统养殖模式中其生长环境易受外界影响,池塘底泥和刺参消化道中菌群的变化易引起刺参病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