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汉语中形态构式“AABB”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探究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重新界定AABB的性质并归纳其语法意义(即本文所说的构式义);二是分析AABB原型和扩展形式及AABB跨词类现象;三是分析AABB的构式化程度及内部层级性,四是探究了构式与构件的互动以及构式的能产性。 第一章是前言。从语法形式、语法意义、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等各个角度梳理了形容词重叠式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其中关于AABB式的研究。 第二章首先界定了AABB构式为形态构式,把AABB的构式义归纳为:强化某种状态。然后探讨了AABB构式的来源,认为构式来源于拟声词AABB,然后用于状态词的叠加式,在唐代出现构式化,形成重叠式AABB,与此同时,构件逐渐从形容词丰富至其他词类。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AABB的跨词类现象,并把以形容词为构件的AABB视为原型构式,以动词、名词等为构件的AABB视为边缘构式。 第四章研究了AABB的构式化程度,认为AABB的内部具有层级性,重叠态AABB构式化程度高,是形态构式AABB的典型形式,叠加态AABB和音缀态AABB的构式化程度较低,是形态构式AABB的非典型形式,并提供了鉴别的标准。这些构式化程度不一的下位构式的构式义呈现出从具体到抽象的连续统,重叠态构式AABB的构式义最为抽象。本章还关注了AABB式成语与形态构式AABB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第五章对进入到AABB构式的构件的语义特点进行了探究,并侧重于分析构式对构件的压制作用。进入到AABB构式中的构件,其本身的词类性质受到压制,功能弱化,而沾染上了构式的表性状的语义特点。构式对构件的压制作用如此强大,使得在需要强化性状的场合下,很多词都能进入到构式中来,造成了构式的能产性。 第六章是结语,在归纳了全文内容的同时,提出了几个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