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地电磁“标准点”的华南岩石圈电性结构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sun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南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边缘,受印度板块碰撞挤压及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增生影响,同时岩石圈古克拉通规模较小,固结程度低,形成了现今岩石圈物质成分复杂,构造形式多样的特点。木论文依托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下“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SinoProbe-01)”在华南布设的4° X4°大地电磁“标准网”开展。华南地区作为地质研究热点地区之一,在地质及地球物理方面虽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使用4° X4°的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数据进行研究,对从电性角度认识华南岩石圈构造是有意义的。如何使用“标准点”这种创新的大地电磁观测方式,对华南岩石圈尺度的电性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是本次论文的指导思想和最终目标。文中首先对“标准点”观测的多个理论模型进行研究,引入了电阻率加权融合算法,构建了电阻率加权融合模型;随后分别对华南地区8个实测“标准点”数据进行了多参数的二维、三维反演并构建了电阻率加权融合模型,结合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进行了探讨;最后分析了华南各“标准点”壳内高导层的不同形成机制。通过论文的研究认识到:标准模型应该是一个复杂的、复合模型,这个模型包括“标准点”的特征视电阻率相位频率响应曲线、二维反演模型、三维反演模型及电阻率加权融合模型等诸多辅助模型,共同构成多元的、多角度的复合模型,从而尽可能的阐释“标准点”地下电性结构,则称复合模型为标准模型;各“标准点”处高导层的形成可能是流体的填充和岩石部分熔融(温度)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在不同地质背景下的主导因素有所差别;华夏地块近海处11623“标准点”无壳内高导层存在,其电性结构模型表现出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揭示了龙门山断裂带处的构造滑脱面(高导层)及陆-陆碰撞的楔入构造作用;证明了大别造山带中地壳处高导层位置与地震的波速间断面、重力的低密度区相一致,这可能是由于扬子地块俯冲所携带的水导致岩石的部分熔融或流体的富集所造成。
其他文献
注水是中国陆上大多数油田实现原油稳产和提高最终采收率的基础,而分层有效注水是控制高渗层,发挥中、低渗透层的作用,提高油田整体开发效果的有效举措。近年来,随着分层注水
Tetramic acid类衍生物是一类含有吡咯烷酮结构的杂环化合物。天然tetramic acid类衍生物大多从海洋和陆地生物中分离得到,往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除草和杀
本文分析了大兴安岭南段西坡拜仁达坝Ag-Pb-Zn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并重点对矿区围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旨在探讨矿区围岩成岩机制,并进而分析其与矿床的关系,探讨两
研究工区位于双30井以南,是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提交探明储量地区,主要发育扶余油层,已有探井、评价井98 口,但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北部及中部几个井区,勘探程度不均衡,研
随着油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油田开发难度逐步加大,环空憋压、井漏等复杂情况频发。为了保证井下安全,在钻进施工中,钻井队不得不采取短起下钻,通井划眼、扩眼,甚至堵漏等技术
目的:本文对腔内治疗慢性脑脊髓静脉瓣膜机能不全(CCSVI)的病例做回顾性分析,探讨腔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5.1至2016.12间经选择性静脉造影诊断CCSVI并行
与传统活性污泥相比,好氧颗粒具有良好沉降性能、较高的生物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同步脱氮除磷等优点,是21世纪最有前景的新生代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之一,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期,水驱、聚合物驱、化学驱等多种驱油方式并存,精细调整挖潜的基础是对剩余油潜力的准确认识。但剩余油分布复杂、
内蒙古东升庙矿床是狼山成矿带最大的锌多金属矿床,本文通过研究东升庙矿床主要含矿岩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对硫、铁、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来探讨东升庙矿床的成
新立油田A区块目前存在以下油藏及开发问题是油井产能相对较低;区块基础井网开发,注水见效程度差;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对注水开发油田来讲,影响非常大;沉积微相带与砂体展布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