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研究——整体构想与政策建议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eg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主题是完善中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提出整体构想与具体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为十章。  第一章导论。主要内容包括:(1)选择完善中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背景和意义。由于中国证券市场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而证券发行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年初国务院提出了“完善证券发行上市核准制度,健全有利于各类优质企业平等利用资本市场的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要求。因此,完善中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探索有效的监管方式,是中国证券发行监管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2)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展开研究的脉络和内容框架。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较全面地总结国内外证劵发行监管的实践经验,提出完善证劵发行监管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建立既适合当前发展需要,又具有一定前瞻性的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构想和安排。  第二章国内外文献回顾与评述。主要内容包括:(1)综述国内关于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研究成果,认为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发行审核制度、定价机制与信息披露制度,与中国新兴加转轨市场的特点相吻合;(2)综述国外关于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研究文献,认为国外学者的研究偏重于发行定价效率和发行配售方式;(3)对上述研究的局限性作简要评述,认为国内外学者对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研究,以单项制度研究为主,多数存在着就事论事的局限,理论分析较为薄弱,尚未形成关于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系统理论。  第三章证券发行监管的经济学分析。主要内容包括:(1)根据市场失灵理论和法律不完备性理论探讨了政府监管的必要性,根据监管失灵理论分析了政府监管存在的缺陷和监管的适度性问题,并结合证券产品的价值特性和需求特性,分析了证券市场存在的市场失灵和法律不完备性以及证券监管的必要性和适度性。认为政府监管是对市场机制的校正,来完善和部分代替市场的竞争机制以确保获得更好的经济结果,目的是降低交易成本,防止垄断、操纵市场和欺诈行为的发生;对于信息透明度要求高、参与者利益联系紧密、价格波动频繁、容易产生人为操纵和欺诈行为的市场活动,应该实行有效的监管;监管也是一把双刃剑,监管过度将增加监管成本、降低市场效率,阻碍经济的发展。(2)研究证券发行市场出现的市场失灵和客观存在的法律不完备状况,进而提出了证券发行监管是证券发行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必要手段。在证券发行市场上,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有效的信息传递,现实情况是证券发行市场各参与主体(发行人、承销商和各类投资者)之间均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证券的需求弹性和供给的刚性,加上证券价值的虚拟性极易导致证券价格与其价值的超常背离,使资源在实体经济及虚拟经济间配置失衡。如果没有证券发行监管的主动执法,发行人虚假信息披露的风险和成本都可能很低而收益很高,就会诱使许多发行人不愿做标准意义上的重复博弈者,而是选择做一次性博弈中的获利者,结果将导致“柠檬市场”的出现。(3)新兴市场证劵发行监管的特殊性——规范和发展。新兴证券市场由于市场不成熟,市场机制较难发挥作用,政府干预具有现实合理性,但市场化进程的演进必然要求政府逐步淡化过多的直接干预,尤其是放松纯粹出于筹集资本等目的而形成的过度管制。  第四章国外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发展和模式比较。本章对国外主要证券市场的证券发行监管制度进行了比较,总结了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主要模式、运用条件及优缺点。按监管理念和监管特点的不同,可以归纳为注册制和核准制两大监管模式,两者各有优劣,相同之处表现为均同意证券发行监管的基本原则在于充分公开,也都溯源于防范欺诈,促进市场公平性,降低风险性和增强投资者信心等监管目标;主要区别在于核准制比注册制具备更严格的进入壁垒。它们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的政府监管者对于证券市场具体监管目标的设计差异,而后者又在本质上受制于不同国家的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结构、法律基础、投资翥素质等客观因素。  第五章中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变迁。本章主要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从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对中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演进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并对制度变迁的特征和变迁过程中的得失进行了总结。认为中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变迁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国证券发行监管模式的形成主要表现为“逆向形成”的特点,即在没有证券市场、没有股份公司的情况下,通过借鉴其他国家证券市场的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制定政策、法规和条例,在政府主导与推动下,建立证券市场,推动股份制改革,构建市场主体。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证券发行监管是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自发形成的,为了实现证券发行的秩序、公平和效率,针对市场的缺陷,进行一系列制度安排,形成并完善证券监管体系。  第六章中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变迁效应分析。本章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中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变迁效应进行了分析。由于从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是中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一项巨大变迁,涉及到整个监管模式的变革,其产生的影响是全面性的,故以审批制到核准制过渡阶段的新股发行定价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五年新股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伴随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发行价格和发行市盈率在1998-2001年逐年提高并逐渐向二级市场价格水平靠近,尤其在2000年和2001年提高和靠近的幅度都较大,表明这两年发行价格放开的特征较为明显。但随着发行价格提高,新股上市价格和上市市盈率也在这几年同步增长,在2000年及2001年发行的新股,上市后市盈率分别高出二级市场市盈率35%和75%。结果表明中国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此本章进一步总结了中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结构性缺陷、核准制本身存在的制度和操作缺陷,以及制约中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变迁效应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供求关系、二级市场规范程度、证券公司业务水平、市场诚信文化、公司治理结构、投资者信息解读能力等。本章的研究结论反映了中国证券发行市场的主要特征和存在的缺陷,为提出证券发行监管制度改革和完善的政策建议提供了现实基础。  第七章完善中国证券发行监管制度的整体构想。主要内容包括:(1)提出了由发行监管的目标、原则和行动指南等三个层次构成的证券发行监管理念体系。认为证券发行监管应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监管目标,以公开、公正、适度、效率为监管原则,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证券市场竞争能力为监管的行动指南。特别强调了随着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必须以增强中国证券市场的竞争能力作为监管理念的重要内容。(2)提出了改进证券发行监管方式的具体方案:①加强发行监管法规建设,减少法律不完备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②坚持“一个标准、两个关注、三个手段”的监管方式,即以《公司法》为标准,关注拟发行公司治理结构水平和信息披露标准两个重点,采用强制性信息披露、同业专项复核和专家鉴定等市场化的监管手段;③充分发挥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功能,培育成熟的中介机构。(3)基于对发行监管制度运作机理的研究,提出了对发行监管制度架构的具体安排,即由证券发行审核制度、发行定价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证券发行审核制度反映发行监管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发行定价制度决定了发行市场的价值决定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信息披露制度则是整个发行监管制度的基础。只有三者有机结合,协同发挥作用,方能建立具备良好资源配置功能,并具有发展与竞争能力的证券发行市场。  第八章完善中国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政策建议。本章提出了优化核准制作为当前完善中国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现实选择,并提出了完善核准程序、实行同业专项复核制度和冷淡对待制度、改革发审委制度、规范公司改制重组、制订财务报表剥离调整法规、推行预披露制度、建立保荐人制度等具体措施。  第九章完善中国证券发行定价机制与信息披露制度的政策建议。主要内容包括:(1)提出了改进发行方式,促进证券发行市场形成价值决定功能的建议。认为市值配售发行方式没有实现原定的政策目标,不利于证券市场按照市场原则配置资源,不符合证券市场发展方向,应按照市场化的思路,取消市值配售、恢复资金申购,由承销商和发行人通过路演、询价等过程自主协商确定发行方式,吸引不同投资者进入市场。(2)提出了市场化定价的具体操作建议。首先应充分发挥市场参与各方的作用,形成市场约束;其次主承销商应提供估值报告,并作为路演推介材料提供给投资者,应通过路演推介、累计投标询价等方式确定最终的发行价格。使发行价格能够客观反映投资者在当时市场条件下的需求状况,有利于发行人获得一个被市场认同的发行价格。(3)提出了推行财务报表经济责任保险制度,作为改革目前的审计委托模式,解决审计独立性,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最佳选择。  第十章总结和展望。总结全文并对本文所作的主要基础性研究工作、主要创新之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说明。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包括:提出了由监管的目标、原则和行动指南等三个层次构成的证券发行监管理念体系;提出了由证券发行审核制度、发行定价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组成的证券发行监管制度架构的具体安排;提出了对拟发行公司质量特性的崭新认识;提出了改进证券发行监管方式的具体方案;提出了优化核准制作为当前完善中国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现实选择,并提出了完善核准程序、实行同业专项复核制度和冷淡对待制度、改革发审委制度、规范公司改制重组、制订财务报表剥离调整法规、推行预披露制度、建立保荐人制度等具体措施;提出改进发行方式,促进证券发行市场形成价值决定功能的具体建议;提出了财务报表经济责任保险制度,作为改革目前的审计委托模式,解决审计独立性,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最佳选择。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电网的建设发展不断提速,新技术不断应用到输配电线路的检修和改造当中,其中带电作业技术作为关键技术之一,对保障电力系统高效稳定运行、提高经济效益十分重要.但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作为最基层、重要的组织管理者,班主任工作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高中学生的特点,也给高中班主任提出了很多艰巨的要求.班主任管理直接决定了班集
人都有一种引起注意、得到认可、获得赏识的天然欲求,他们在为满足这种心理饥渴而孜孜以求.善意的赞美、及时的欣赏实际上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驱使学生奋发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开头与过程,也要重视课堂结尾,课堂结尾仍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比较、概括、总结,更要反思与提升,安排好课堂结尾,让学生感觉到意犹未尽,进一步去探索、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结尾  一堂好的初中数学课,其开头、过程固然都很重要,老师们也都很重视它,课堂结尾的重要性却被有的老师遗忘,其实,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课堂结尾要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
本文主要对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设计相关内容分析,其中着重探究软土地基大直径地铁贴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受力特性方面的内容.对上述内容分析,有利于提升软土地基直径盾构隧道衬砌
摘要:高中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具有以下学习心理特点:抽象思维占优势地位,并由经验型开始向理论型转变;自我主观意识明显增强;自我监控能力不高;整体积极性不是很高;自觉性不高。  关键词:心理特点;物理课堂;高中学生
[摘 要] 首先阐述了技能竞赛对高职学生创新发展起到的积极影响,其后分析了技能竞赛引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最后基于技能竞赛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革新提出了一系列策略。  [关 键 词] 技能竞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0-
摘要: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其主导手段之一就是提问,提问的优劣影响教学的进程与效果,提问要有精心的准备,同时也要坦然应对课堂出现的质疑,提问要有启发性、新颖性、层次性,要有一定的梯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还要对学生的答问作出恰当的评价。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  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学习、优化课
在学习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中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数学学习难度大,问题多,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并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 It is an important pa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班主任的管理与教育,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级及学生的成长,作为班主任要不断地探索和反思如何高效的管理好班级的方法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