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所罗门之歌》的文化意蕴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eSt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唯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小说创作在选材上着眼于非裔美国人生活,具有强烈的非裔美国人文化思维传统,使人领略到非裔美国文化的不同寻常的美感和力量。本文之所以选取莫里森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所罗门之歌》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在于小说具有丰富的文化主题,史诗般展现了美国黑人在文化与历史之间冲突徘徊的心灵历程,值得深入阐释。 莫里森始终关注着美国黑人种族的现实和未来。黑人如何摆脱心灵的重负,进而获得精神上的独立和文化上的自信,这是莫里森诸小说中一以贯之的一条线索。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莫里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所罗门之歌》集中体现了她的思考。 莫里森创作这部小说的基本立场是:人类的进步必须满足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美国黑人在二百多年时间里,经历了由非洲黑人到美国黑人的身份转变,这种转变不应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问题是,作为黑人身份象征的传统文化日益受到白人主流文化的冲击与侵蚀,失去原初文化身份的黑人不可避免地有着灵魂的焦灼——黑人从何而来?如何在远离非洲的此地代代生存?失去非洲姓名的灵魂怎样找到归宿?这是一个注重历史的种族不可绕过的大问题。因此,一个看似简单的黑人青年的成长故事,因一系列和身份有关的叙述而有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 简单地说,在这部小说里,莫里森通过黑人青年奶娃的寻根历程,试图为黑人的生存寻找一个合理的理由。然而,黑人之根的难以建立在于它是与痛苦相伴而生。在莫里森看来,黑人要面对现实,不是要他们认可奴隶制度,而是要他们勇于面对既定的、无法改变的过去,让昨日“奴隶的现实”不再成为“今日之现实”的阴影。为此,她给出的道路是“有限度的寻根”,根就是以弗吉尼亚为代表的美国南方黑人传统文化,那里就是美国现代黑人文化的母体和原初之地。从历史的观点看,莫里森这样做并不是迎合主流文化,而是超越了种族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念,对黑人种族未来命运做出的理性选择。 对于她的探索,本文从文化传统、文化冲突和融合、文化定位三个方面进行了阐发,其中,文化传统是美国现代黑人文化的底蕴,文化冲突与融合是美国现代黑人文化产生的背景,而只有深切理解了黑白文化的冲突、融合及传统文化的底蕴后,读者才能真正领会作者的意图——立足于这片土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新的黑人文化,如此黑人才会实现历史的超越,“不用离开地面就能飞翔”。
其他文献
本文以心理学和人类学为例进入论题,指出现有灵感研究之偏误,即都是在认识论领域对灵感进行的客体研究,没有发掘出灵感的生存论内涵。本文的着重点是对灵感以生存论观照。  
在清代的世情小说中,作者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公子形象,而且在《醒世姻缘传》、《歧路灯》、《红楼梦》等长篇世情小说中,公子形象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在整部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 esters,PAEs)是一类重要的合成有机物,作为增塑剂而被广泛应用于塑料产品。近年来,由于塑料制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使用,PAEs已成为全球最普遍的污
汉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表音与表义的矛盾运动中,形成了以形声字为主体的汉字体系。这是因为形声结构是汉字系统中最优的结构,它由声符和形符构成,声符和形符又分工合作,在形声
有华语乐坛“流行音乐教父”之称的罗大佑,是台湾乃至整个华人当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情歌讲述爱情却又不拘于爱情,书写日常生活却又超越日常本身,内涵复杂。本论文尝试从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一系列的社会因素的推动下,各种各样建筑物也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拔地而起,相应的,人们对土木
葛长庚(1134-1229),字白叟,又名白玉蟾。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入道武夷山。他是道教南宗的实际创始人,在道教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尊为道教“南宗五祖”之一。葛长庚一生云
随着现代人越来越崇尚自然、追求绿色,野菜悄然登堂入室,成为菜系新贵,而鱼腥草已成为许多市民餐桌上的“养生仙草”。还有不少商家称:“鱼腥草不仅可以去火,还可以防辐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李明表示,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鱼腥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具有抑制和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
余华是先锋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也是评论界最重视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既重视技术层面的实验与探索,又凝聚着鲜明的精神特质。余华的小说风格历经了传统写实、先锋实验、再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具有信息丰富、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优势,同时也存在信息鱼龙混杂等不足,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媒体具有如下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