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老龄化加快、传统养老模式弱化,为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但由于制度设计缺陷等原因,后来停滞发展。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颁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新农保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2014年2月,国务院决定在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法将这两项制度合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持基本一致。本文以陕西省宝鸡市为调查对象,从农民满意度角度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研究。本文在回顾和归纳了养老保险相关理论和顾客满意度的模型的基础上,借鉴ASCI模型,并结合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特点,从对待遇发放、资金来源、经办服务、办理相关手续的便利性、参保获得的满足感、办理相关手续的舒适性、参保农民信任、参保农民抱怨,这八个方面建立了农村养老保险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了调查问卷。利用统计软件SPSS18.0对问卷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验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结果证明该评价指标和调查问卷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合理的、适用的。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了测评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从而得出了农村养老保险满意度测量模型。最后利用象限图分析法,按优势区、修补区、机会区、维持区对养老保险各项服务进行归类分析,寻找养老保险制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势区、薄弱区。最后基于上述,为陕西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完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加强经办人员管理服务水平,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金管理,加强信息化管理,建立多维立体的养老保障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