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造成了城市人口和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合理安排城乡建设用地,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是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来评定城乡用地对建设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是城乡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合理确定适宜建设的用地对城乡整体布局、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土地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方面,对城乡用地的建设适宜性研究较少,地质环境,尤其是地下空间的地质条件对城乡安全的影响未引起足够重视。5.12汶川大地震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城乡发展与建设密切相关的地质环境的关注,引发了人们对城乡建设用地的安全性及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思考。本论文结合南京市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和中国城市地质调查试点之一——―南京城市地质调查‖项目,研究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方法,建立更科学、更完善的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体系,并采用GIS技术,形成城乡建设用地评定的技术流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南京城乡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定,指导南京总体规划的修编。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
(1)研究和构建了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指标体系。系统研究了影响城乡建设的地上、地表和地下三维空间的各种自然因素、重要人文社会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了工程地质条件对城乡建设的影响,构建了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指标体系,并系统性地提出了评定指标的定量化标准。
(2)提出了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单元划分方法。评定单元是城乡建设用地评定的基本单位,是评定结果的直接体现。通过评定指标要素的叠置分析构建了基本评定单元,对基本评定单元进行融合和聚合操作,形成用地评定单元,进而得到聚合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成果。同时,在基本评定单元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应用的需求,将规划用地的地块图斑作为特定的规划评定单元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有利于指导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基本评定单元、用地评定单元、规划评定单元构成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单元的层次结构。
(3)设计了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模型。在对相关评价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和设计了一种科学、合理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模型,对用地评定影响较大的限制性因素及普遍存在的共性因素对城乡建设用地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考虑。在综合评定的基础上确定了城乡建设用地的适宜性等级类别的划分标准和方法。
(4)建立了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方法和体系。系统性地研究了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指标体系的构建、评定单元的划分、评定模型、评定的方法、流程和评定成果形式,以及成果的利用等,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系统、简单、实用的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方法和体系。
(5)进行了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的实例研究。本论文选取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区域进行了实例研究,并将评定结果和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规划在建设项目选址和用地功能布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布局优化的意见和建议。
论文创新点主要包括:
(1)本论文在分析城乡建设用地评定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评定指标的定量化标准。强调了城市地质数据辅助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使评定研究从二维平面空间延伸到三维空间,即地上、地表和地下。
(2)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形成了一整套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的技术流程、评定模型和评定方法,运用多要素进行了评定单元的层次划分,建立了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方法和体系,并将评定结果与现行的城市规划相衔接。不仅可用于规划、建设用地的评定,而且可对已利用土地进行用地风险的评估。
本论文通过对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定量标准、评定单元的划分、评定方法和模型、评定结果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方法和体系,论文研究对合理选择城乡建设用地和功能布局优化、城市地质灾害的预防,以及促进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研究成果已用于南京市城乡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总体规划修编中功能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