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衰减全反射(ATR)原理对聚合物实时极化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l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提出了一种实时的检测和控制聚合物极化的方法。实验框架由半导体激光器、空间滤波器、聚焦透镜、耦合棱镜、CCD摄像装置等组成。在耦合棱镜的底面制备两层薄膜,分别为金属层、聚合物层。聚焦透镜将发射光束汇聚到耦合棱镜的底面,由于波导的特殊结构,在反射光斑中具有对应导模的若干暗线,通过CCD拍摄输入电脑。对聚合物进行电晕极化。通过定量记录光斑暗线在极化过程中的移动距离,可以计算出聚合物薄膜折射率及厚度的变化,以参数变化最大视为最佳极化条件,可以确定该样品的最佳极化时间、极化电场和极化温度。本实验以交联型聚合物材料聚亚胺酯为例,实时测量薄膜在电晕极化过程中的折射率,厚度的变化,得出了其最佳极化条件。 交联型聚合物要取得良好的极化效果,要求尽量保证极化取向过程与交联过程的同时进行。准确界定交联过程发生的温度段对于极化效果至关重要,为此在前述监控实时极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实时测量交联型极化聚合物交联温度的方法。实验利用基于衰减全反射原理制作的CCD监控系统,监控了交联型聚合物聚氨酯升温过程中薄膜厚度以及折射率的变化。发现在80℃附近以及130℃附近,由于聚氨酯发生交联反应所带来的影响,厚度以及折射率曲线斜率均发生突变,由此得出聚氨酯的交联温度范围即最佳极化温度范围为80℃~130℃。界定交联过程的温度范围,有助于优化交联型聚合物材料的极化条件。
其他文献
  本论文采用半经典密度矩阵理论对亚毫米波四能级系统进行计算,研究光泵NH3分子亚毫米波激光的模式竞争。推导了四能级系统的激光介质的增益表达式,采用迭代法计算CO2-10R(6
随着数据通信的迅速发展,特别是Internet业务量呈爆炸性增长,对数据传输网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在网络扩容的新技术中,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光时分复用技术(OTDM)以及空分复
本论文采用氮原子束辅助脉冲激光沉积的方法,在Co/Ni过渡层上制备了CNx纳米薄膜;在背景氧气中制备氧化锌薄膜,并采用退火扩散的方法降低本征氧化锌中大量的背景n型载流子。  
本文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用线性的muffin-tin轨道(LMTO)以及原子球近似(ASA)的方法,研究了Fe| GaAs| Fe隧道结电流垂直于界面(CPP)的构型下自旋相关的隧穿磁电阻(TMR)性质.首先
本论文研究在束流密度为20μA/cm2的离子束溅射下,Si(110)表面形貌随温度和离子能量的变化;研究离子束溅射下,Si(100)表面形貌随束流密度的变化;用ES扩散解释了在高温下,纳米点形
近年来,稀磁半导体由于它在自旋电子器件以及自旋半导体电子学、光电子学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引起了理论和实验界的广泛重视。基于(Ga,Mn)As材料的铁磁性的发现,Zener等人建立了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