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石墨烯量子点是尺寸小于10 nm的零维碳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性质,被广泛用于光学传感、电化学发光传感、电化学传感、生物成像、催化、抗菌等领域。目前石墨烯量子点存在功能单一、催化活性低、单波长发射、荧光强度弱等局限。因此,设计并制备出具有良好荧光性质和功能的石墨烯量子点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采用引入功能基团和功能组分两种途径对石墨烯量子点进行功能化,制备出了丝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丝氨酸和组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量子点是尺寸小于10 nm的零维碳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性质,被广泛用于光学传感、电化学发光传感、电化学传感、生物成像、催化、抗菌等领域。目前石墨烯量子点存在功能单一、催化活性低、单波长发射、荧光强度弱等局限。因此,设计并制备出具有良好荧光性质和功能的石墨烯量子点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采用引入功能基团和功能组分两种途径对石墨烯量子点进行功能化,制备出了丝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丝氨酸和组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谷氨酸和组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以及丝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NaYF4:Yb,Er,Tm复合物,开展了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在分析、催化和细胞成像领域的应用研究。以柠檬酸为碳源,丝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酸为功能试剂,通过热解法分别制备了丝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丝氨酸和组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谷氨酸和组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片径约为3 nm~4 nm,厚度约为3层,表面含有丰富的官能团。将丝氨酸引入石墨烯量子点表面制备的丝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强度是石墨烯量子点的3.15倍。在引入丝氨酸分子的基础上,再引入组氨酸作为功能分子,得到了具有双荧光发射的丝氨酸和组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当丝氨酸/柠檬酸摩尔比为0.2时,丝氨酸和组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在360 nm激发下具有两个明显的荧光发射峰;在485 nm激发下发强烈的黄色荧光。为了丰富石墨烯量子点的功能,在石墨烯量子点表面引入谷氨酸和组氨酸,不仅提高了石墨烯量子点荧光强度,还增强了石墨烯量子点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谷氨酸和组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可以催化H2O2分解产生?OH,将3,3’,5,5’-四甲基联苯胺氧化。以H2O2为底物,谷氨酸和组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米氏常数为1.11 mmol/L。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为应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丝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基于丝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与Cr(Ⅵ)的内滤效应,建立了Cr(Ⅵ)的定量检测方法。介质p H为7.4时,检测体系有最大的荧光响应值。该方法线性浓度为0μmol/L~500μmol/L,检出限为0.0033μmol/L,具有宽线性范围和高灵敏度。添加其他离子不会干扰丝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该方法已成功用于环境水中Cr(Ⅵ)的检测。丝氨酸和组氨酸功能化的石墨烯量子点具有独特的双重荧光发射。在360 nm紫外光激发下产生蓝色荧光,在485 nm可见光激发下产生更强烈的黄色荧光。蓝色荧光基于靶诱导DNA循环放大体系建立了多菌灵的荧光传感体系;黄色荧光用于细胞成像。设计的传感体系中一个多菌灵分子通过靶诱导的DNA循环形成了多个G-四链体/氯化血红素DNA酶。DNA酶作为催化剂,催化邻苯二胺氧化成荧光产物2,3-二氨吩嗪实现了信号放大。2,3-二氨吩嗪与丝氨酸和组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相互作用,显著猝灭了丝氨酸和组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进一步提高了检测信号。该传感平台的线性范围为1.0×10-16 mol/L~1.0×10-9 mol/L,检出限为6.1×10-17 mol/L,已成功用于西红柿样品中多菌灵的荧光检测。将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NaYF4:Yb,Er,Tm)作为功能组分对丝氨酸石墨烯量子点进行功能化,制备了丝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NaYF4:Yb,Er,Tm复合物。该复合物尺寸约为25 nm,表面含有丰富的官能团。利用丝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吸收近红外光的能力,将其作为天线吸收更多的光子并将能量传递给NaYF4:Yb,Er,Tm,从而增强NaYF4:Yb,Er,Tm的上转换发光。由于复合物表面含有大量的羧基,可以和Fe(Ⅲ)进行配位,从而导致复合物的上转换荧光被猝灭。基于此荧光猝灭现象,将复合物作为荧光探针,建立了Fe(Ⅲ)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1×10-8 mol/L~3×10-4 mol/L,检出限为6.7×10-9 mol/L。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成功用于人血清中Fe(Ⅲ)的检测。
其他文献
抑郁症是一种典型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为情绪持续低落、快感缺失、睡眠质量降低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7年全球抑郁患者的数量超过3.5亿。药物治疗是目前主流的抗抑郁疗法,可对30%左右的患者产生良好治疗效果,但目前的抗抑郁药物仅用于治疗,不可用于预防;由于存在2~4周的起效迟滞期和易引发胃肠不适等缺点,造成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和消极观念增加。因此具有预防效果,能同时缓解抑郁和胃肠不适的辅助治疗产品
D-阿洛酮糖是D-果糖的C-3差向异构体,具有高甜度、低能量、降血脂、降血糖等诸多优点,是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在医药和食品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Ease)可以催化D-果糖发生C-3位置的差向异构化反应,是生物转化制备D-阿洛酮糖的关键酶制剂。然而,大多微生物来源的DAEase普遍被报道具有较低的热稳定性,难以适配工业应用需求。为推动DAEase的工业化应
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热量、低纤维的饮食结构使得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成为了威胁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抗性糊精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及加工特性,是一种新型的水溶性膳食纤维。但是由于其在制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有色物质以及小分子的杂质,影响了其纯度,从而限制了其应用。本文以抗性糊精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超滤和纳滤将抗性糊精粗品中的杂质除去,并利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抗性糊精进行脱
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基体(SiCf/SiC)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具有结构设计性强、密度低、力学性能优异、耐高温、抗氧化性好和层间性能优异等特征,已成为航空发动机热端高温部件理想的候选结构材料。其中,2.5D结构是三维机织家族的重要成员,是一种通过层层角联形成的呈现整体网络的结构。然而,受限于SiCf的特殊性及SiCf/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目前对2.5D机织SiCf/SiC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和力学
稻谷是我国重要口粮,由于其产量大于消费量,高品质储藏至关重要。常规储藏方法主要通过降低稻谷水分(≤14.5%)以延长储藏期,但易导致稻谷品质下降,口感不佳。本研究从稻谷水分出发,选择两种水分(11.97%、15.03%)的稻谷,利用电子束辐照(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EBI)技术进行处理,探究辐照剂量对不同水分稻谷储藏品质及其大米淀粉性质的影响;旨在利用EBI延缓偏高水
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是乳品工业中常用的发酵剂菌种之一。研究表明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环境区位的多元化可能赋予菌株在乳制品之外体系的应用潜力,但迄今为止的研究多聚焦于分离自乳体系的菌株,尚需要对来自其他分离源的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菌株的基因组特征、发酵特性等进行研究;挖掘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内的亚群规律以及发酵过程中物质转化和代谢规律。本研究对75株乳酸乳球菌基因组进行了平均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同源基因分析及泛
磷酸镁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磷酸镁的水合作用对其形成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而水分子(H2O)在镁离子(Mg2+)和磷酸根离子的影响下可能具有的电化学氧化活性及应用尚未有研究。本文对磷酸镁形成过程及其水合过程中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探索,并基于其结合H2O的电化学氧化特性构建了对磷酸根离子的检测平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pH 7.4的条件下,母液中初始镁源越多越有利于M
糙米因其健康益处而受到广泛关注,但蒸煮糙米饭口感不佳。蒸煮程序参数与米饭蒸煮品质密切相关。如何通过蒸煮程序调整改善其食味品质,成为糙米饭推广食用的关键,然而相关方面鲜有报道。为此,本课题利用可调程序的电饭煲和可调压力的电压力饭煲,研究不同浸泡条件和压力条件的蒸煮程序对糙米饭食味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探究糙米饭属性与质构特性的关系。本课题旨在为优化糙米饭蒸煮程序和提高糙米饭蒸煮品质提供信息。主要研究
手性是一种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性质。手性光学特性主要包括非对称传输、圆二色性和旋光性,但是天然手性材料中的光学特性并不明显。因此使用人工集成的手性超材料来获得这些光学特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此基础上制备而成的光吸收器、传感器、偏振器也备受关注。石墨烯超表面是一种二维的超材料,拥有优秀的物理性质、光电性质,以及动态可调的电导率。本论文利用石墨烯材料的可调谐性,基于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别对实现不同光学
氧化型辅酶Ⅰ,即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简称NAD+)是参与许多生理过程的必需辅酶。近年来,随着绿色生物技术的发展,NAD+在生物催化领域以及医药行业已经显示出其巨大的应用价值。尽管目前已经开发出构建NAD+高产菌株的生物技术,但是其低生产率仍然阻碍了其大规模的应用。本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大肠杆菌BL21(DE3)胞内NAD+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