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褪黑素对红小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759152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外源褪黑素对红小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红小豆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试验于2019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盆栽场内进行,以珍珠红、宝清红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于红小豆苗期、花荚期和鼓粒期生长喷施50μmol/L、100μmol/L和200μmol/L的褪黑素处理,系统研究了外源褪黑素对红小豆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籽粒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褪黑素处理对红小豆植株形态特征有促进作用,提高了红小豆的株高、叶面积、根长、根瘤重和根瘤数,其中,形态特征以株高、根长和根瘤数的提升效果比较显著,而褪黑素的浓度中,100μmol/L褪黑素处理效果最好。200μmol/L处理对红小豆植株形态特征调控不显著,或有抑制作用。褪黑素对两个品种红小豆形态指标调控效果差异不显著。50μmol/L、100μmol/L浓度的褪黑素处理能显著提高光合参数,对叶绿素荧光参数调控效果显著,也提高了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其中100μmol/L褪黑素处理调控效果最佳,50μmol/L褪黑素处理调控效果弱于100μmol/L褪黑素处理,而200μmol/L褪黑素处理对红小豆植株形态特征调控不显著,或有抑制作用。整体来看,褪黑素对珍珠红光合作用调控幅度大于宝清红。褪黑素处理促进了红小豆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利用,提高了红小豆叶片和茎杆和根中氮、磷、钾的含量,提高红小豆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和单株粒重。以100μmol/L褪黑素处理增产幅度较高,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调控效果较好。花荚期喷施100μmol/L褪黑素珍珠红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幅度达6.4%,鼓粒期喷施100μmol/L褪黑素宝清红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幅度达9.1%。褪黑素处理能提升红小豆的籽粒品质,特别是鼓粒期喷施100μmol/L褪黑素处理效果最显著,珍珠红和宝清红籽粒蛋白质提升达11.6%和14.6%,钾含量提升31.9%和28.3%,钙含量提升22.2%和18.7%,铁含量提升16.8%和13.2%,锌含量提升18.6%和11.4%,出沙率提升1.5%和3.0%。综上可知,通过外源褪黑素的调节作用,提高了红小豆的光合作用,促进了红小豆对氮、磷、钾营养元素吸收与利用,保证了红小豆的生长发育,最终提高了红小豆的单株产量,进而提升了红小豆籽粒蛋白质、微量元素、淀粉、脂肪含量,100μmol/L褪黑素处理效果最显著。
其他文献
蜱是一种专性吸血的体外寄生虫,可通过叮咬宿主后吸食血液传播多种人兽共患病。这些由蜱传播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不仅对人类及动物的健康及生命带来危害,还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对于放牧散养的养殖户危害更加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牡丹江市地处山区,森林茂密,为蜱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是蜱传病原的自然疫原地,已有很多关于蜱叮咬人及蜱传病的报道。但目前还缺少关于该地区放
本研究针对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降雨少,且经常遭受风蚀侵害以及长期土壤耕作制度单一导致的土壤保墒蓄水能力差、玉米产量不高等问题,探讨了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根际土壤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在黑龙江省肇州县兴城镇示范区进行,供试玉米品种为“东旭20”,设置常规旋耕垄作(Con)、免耕秸秆移除(T1)、免耕+全秸秆粉碎覆盖还田(T2)、垄作春季深松+秸秆全量深翻还田(T3)、平作春季深松+秸秆全量
试验于2019年4~7月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试验基地露地栽培区进行。试验以豌豆品种“中豌6号”为试材,利用浓度为3.5×108cfu/g的哈茨木霉厚垣孢子粉剂进行试验处理,粉剂采用穴施。试验共设置4个试验处理,哈茨木霉厚垣孢子用量分别为1、2、4、8 g试验处理,以不施用木霉菌剂为对照。通过测定豌豆幼苗期的形态指标以及豌豆幼苗期、抽蔓期、开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五个时期的物质积累量指标、生理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豆制品的需求量及品质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生产上大豆品种类型繁多,品种间的产量、品质、加工出的豆制品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30个大豆品种为供试材料,于2020年在九三垦区区域的尖山农场(黑龙江第四积温带)、嫩北农场(黑龙江第五积温带上限)和建边农场(黑龙江第五积温带下限)3个有代表性的地区设置试验,收取在各试验地点能够正常成熟的
为了探究黑龙江省春小麦种植区适宜的收获时期、成熟期小麦穗发芽发生的温湿度条件、以及不同发芽进程和比例对面粉品质的影响效应,以本地区主栽小麦品种—龙辐麦1号、龙麦35、克春8号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收获时期、收获期降雨情况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究不同温湿度条件对成熟期小麦穗发芽的影响;不同发芽类型子粒与正常小麦按重量比例混合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随着收获时期的推迟,小麦植株个体
根腐病是设施黄瓜生产中发生严重的根部病害之一,发生严重时可导致产量降低,甚至绝收。目前,黄瓜嫁接栽培已成为克服土传病害危害的一种有效方法。此外,木霉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真菌,具有促生和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的作用,已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嫁接栽培与木霉菌的使用对黄瓜抗病和促生都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二者作用的效果及生理调节机理是否相同还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木霉菌菌剂使用方法研究其对黄瓜砧木幼苗生长
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具有作业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在国内外的植保作业中被广泛使用。喷杆悬架系统作为连接喷杆和喷雾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性能对喷杆工作时稳定性和最终的喷雾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对于喷杆悬架的研究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需要深入的研究探索。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现有喷杆结构和技术研究现状,以高地隙喷雾机喷杆悬架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款幅宽为21m的喷杆悬架,对喷杆悬架进行了数学建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在各个时期都会受到病害的影响,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化学防治可以有效的抑制水稻病害的发生,但是长期大量使用杀菌剂会带来环境污染和抗药性产生等问题。生防菌对环境影响小,病菌不易产生抗药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生防菌见效慢,受环境影响大等因素的影响,使其使用受局限。而理想措施是化学药剂与生防菌联合使用,达到防治效果,同时减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本试验将生防木霉菌和芽
为探究减施氮肥与接种根瘤菌对黑大豆实际生产的重要作用,明确不同氮肥施用量与接种根瘤菌对黑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达到降低生产投入成本和保护黑土地的目的。本试验于2019-2020年在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鹤山农场试验基地进行。以嫩江农场主栽的农家黑大豆品种青仁乌1号为供试品种,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设置:当地氮肥施用量(100%)、当地氮肥施用量一半(50%)、不施用氮肥(0)等3个氮肥施
为改善好氧堆肥曝气量预测精度低、曝气效率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曝气供氧量预测方法,并构建了改进GA-BP神经网络的曝气供氧量预测模型。结果显示:与标准BP神经网络和GA-BP神经网络相比,C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曝气供氧预测中具有更准确的预测效果。一号反应器C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内容评价指标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