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大学教学建筑保护与更新——以厦门大学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eiz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大学校园在多次建设浪潮的洗礼下,早期兴建的教学建筑已无法满足当今的教学需求。一方面这些早期教学建筑需要满足历史价值保护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满足人们对教学空间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其保护与更新议题被提出。本文主要以厦门大学八十年代教学建筑为研究对象,首先概述这批建筑的使用现状以及现存问题,然后借鉴建筑改造、校园规划、旧城更新等相关理论总结出针对这批建筑的保护与更新的原则、方法与措施,最后以厦门大学政法大楼扩建项目作为具体案例,分析这些理论的具体运用方法。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及保护与更新的必要性。第一章解释选题的缘由、基本概念,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第二章提出八十年代教学建筑为何需要保护与更新。这一部分属于“提出问题”的阶段。  第二部分是保护与更新方法初探。本部分试图在理论方法的层面上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厦门大学八十年代教学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办法。首先试图借鉴国外比较先进的现代建筑保护经验、制度及措施来探索国内这批建筑的保护模式,然后分析总结更新原则,最后通过对“整体保护”理论、“有机更新”理论和场所精神理论这三个理论的借鉴,探索这批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办法。这一部分属于“提出方法”阶段。  第三部分是保护与更新理论实践。第四章结合厦门大学八十年代教学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工作来论证提出的三个理论使用的适宜性。第五章结合厦大政法大楼扩建项目来使理论的应用具体到操作层面。这一部分属于“解决问题”阶段。  第四部分是总结与展望。这部分主要是对于这样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建筑的保护与更新趋势进行思考与展望,并提供相关的推进思路。这一部分属于“趋势分析”阶段。
其他文献
我国相对新兴的社区发展规划主要是建构在现有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传统的城市规划被认为是专业人士和政府官员的“精英谋略”,表现出自上而下的编制特征。社区发展规划则应以社
学位
体育场地及相关设施作为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在大量建设的过程中,关于场地建设是否达到了相应标准要求,却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致使体育场地及相关设施在
园林是空间的艺术。与建筑空间一样,园林空间由线、形、体构成,核心是空间单元、空间结构、空间序列[1]。本文试从线、形出发,分析它们的运动轨迹、图形构建和空间塑造,以期
亭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中极具魅力的一种建筑形式,浓缩了中国建筑的特点,它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其功能、形式和风格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
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拥有悠久的历史以及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从近代时期开始,长沙传统建筑在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下开始逐渐发生变化。  本文以跨文化传播的视角
“安居”才能“乐业”,中国人对于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憧憬一直与居住密不可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和住房政策的不断调整,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都发生了“居住革命”,这场变革
遮风雨、避寒暑是建筑存在的原初意义,建筑地域特征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特定的气候条件,因此能够使厦门市建筑外界面形态具有鲜明的地域识别性的最重要渊源便发端于闽南地区特殊的
学位
20世纪是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纪,在20世纪城市和建筑领域,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国际性组织,CIAM为现代主义建筑和城市规划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
建筑节能,尤其是居住建筑节能研究在世界性的能源危机面前尤为迫切,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