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视角下地方税收可持续性增长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h_ki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税收是政府履行职能的基石,也是经济发展的保障。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税收收入规模也在快速扩张,在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86515.2亿元,而税收收入总量达到了172113.62亿元,这充分体现了税收的财政职能,而税收在增长的同时也会发挥其经济调节职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经济与税收是互相作用的。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而税收来源于经济,经济从各方面决定了税收的增长,在经济发展面临新要求的当下,税收收入不能只单纯的追求目前数量的增加,更应该关注税收收入质量的提高,税收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做到持续稳定的增长,即税收收入在满足当前财政需求的情况下,也应该能够持续性的满足未来的需求。同时,由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增长动力的转换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以其对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产业结构的优化会使市场资源在各部门之间进行重新配置,从而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经济的高效发展,以此提供充足的税源,另外,产业结构的优化也会促使税收政策的调整落实,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陕西省不仅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且也是连接中国东中部、中国西部的纽带,更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地位尤为重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其经济发展可以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而且以往陕西省凭借资源优势经济发展迅速,但是随着新型能源的到来,陕西省的能源产品面临困境,需要逐步的改变目前过分依赖能源产业的现状,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转换发展动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关注到税收的增长质量,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要结合陕西省发展特色,保证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从而使经济与税收能够协调发展,在提高经济质量的同时实现税收的可持续性增长。本文在经济与税收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鉴定了税收可持续增长的相关概念以及衡量标准,以税收、可持续发展以及税收与产业关系为理论基础,以陕西省的税收收入增长可持续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陕西省统计局汇编的2013-2020年《陕西省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税务总局汇编的2013-2020年《中国税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首先对陕西省的产业结构以及税收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后发现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民营经济发展乏力等问题;其次通过运用理论分析、数据统计和实证模型分析等方法,从产业结构与税收增长的协调性、税源与税收收入的一致性两个方面剖析了陕西省税收收入的可持续增长状况,结果显示陕西省的产业结构优化对税收增长有正向影响作用,但税源存在流出现象,后又通过进一步分析陕西省第三产业内重点税源行业对税收增长的影响程度,为陕西省未来税源的培植提供方向;最后,结合陕西省自身发展特色,提出了优化调整二、三产业内部结构、培植新型经济税源、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发展开放型经济、建立完善地方税制体系以及提升征管质量等一系列政策建议,以期能够加强陕西省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性。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中小企业为了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在2010年两份文件《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出台,政府表明支持、鼓励把民间资本投入金融行业,对民间资本可以涉足的领域进行放宽。由此可以预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会带来民间资本的进一步解放,民间借贷的发展也将走向纵深。
学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无法持续推动当今的经济增长,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科学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一种公共品,具有投入资金多、研发周期长、创新风险高和收益不确定等特点,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又会面临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就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被抑制,
学位
自我国开征增值税以来,虚开增值税发票的问题就一直存在,营改增之后,越来越多的行业产生了虚开增值税发票的问题。近些年,为推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转化发展方式,解决我国经济内需供给不平衡等问题,国家部署供给侧改革,同时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和减税降费力度,为市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这些政策为企业稳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的同时也为税务管理带来许多难题,虚开增值税发票激增便是其中之一。不法分子从政策改革中察觉到
学位
报纸
2020年6月,《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的发布让学者和民众的目光又聚焦到环境污染上,公报显示,近年来,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但环境保护问题仍然严峻,环境污染问题仍是研究的热点。在财政分权制度下,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部流动性要素,采用一系列如提供税收优惠、降低税率等手段展开税收竞争,一方面促进了产业集聚,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外溢的负外部性也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研究税收竞争
学位
新时代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税收作为服务国家治理的手段,被赋予了新定位、新使命、新任务。其中,税收征管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征管效能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形式。近年来,我国税收征管多方面取得进步,但是某些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性阻碍了税收征管现代化的进程。税收核定制度本是维护国家税权、体现社会公平、提高征管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是通过对我国目前税收核定制度内容构成现
学位
现如今我国实体企业整体发展困难,经济下行面临压力,在2019年两会上政府提出将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以减轻制造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地方政府的税收行为特征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税费负担,影响减税降费的效果,而地方政府规模的大小又会对地方政府的税收征管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在目前减税降费的大环境下本文把政府规模和企业税费关联起来,剖析地方政府的税收行为特征,旨在探究政府规模对企业税费的影响,为减轻
学位
随着时代的进步,税收制度也需要不断顺应时代的发展。2018年,以全国税务系统国地税合并征管的税收改革为契机,我国国地税稽查局也进行了合并改革,这相对集中了我国的稽查资源,也改变了我国税务稽查的情况,使得税务稽查的执法面临着更大挑战。税务稽查一直都是税收征管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促进税收公平、维护税收征管体系、丰富国家税收收入的来源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践工作中,因为税务稽查机关内部执
学位
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环境税作为防治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和长效制度安排,我国在2018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替代原先的排污费制度,这是一部推动财税体制绿色化改革的单行税法,同时也成为我国环境规制政策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一个新的篇章。企业环保投资作为环境成本内部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将在环境治理、节能减排以及促进
学位
伴随着营改增改革全面落地,地方政府也相应失去营业税这一主体税源。随后,由于国家持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我国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困难进一步加重。在此背景下,为了增强地方自主财力,缓解地方政府财政运行困难,中央有关决策部门提出,要完善分税制体制,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其中,改革和完善消费税制度,后移部分消费税征税环节,并将部分消费税收入划归地方,无疑是一项影响广泛的改革举措。目前,这一改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