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灌输在教育中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在道德教育中,赞成与反对皆有,在肯定灌输优势前提下,认为灌输在道德教育中是必要的,也有认为灌输违背了道德教育本意,须摒弃。灌输的本身没有问题,只是作为教育的一种方法是否适当问题,或合理与不合理的问题,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讨论,本文从伦理向度的角度,用文献法和分析法的方法,阐述了灌输的合理性,论证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受教育者由于其自身的特点,灌输从他律、自律、场境和陶冶四个伦理向度进行分析,佐证道德教育过程中实施灌输这种教育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非伦理向度灌输的危害与表征,伦理向度的灌输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权力,教师在提升自己学术能力、正确引导受教育者面对多元价值的选择同时,引领崇高也是教师的责任。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由前言、四章正文和结语组成首先,分析基础教育阶段德育中灌输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分别从基础教育阶段受教育者本身的特殊性、灌输的外发与内在生成这一矛盾、伦理角度灌输的内涵的进行明析,佐证灌输在其基础教育阶段德育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其次,基础教育阶段中德育的非伦理向度的灌输表征的几个方面,道德教育中的灌输之道不是德育之道,厘清道德与道德知识的区别,伦理角度之下的灌输是按基础教育阶段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灌输,不是让受教育者精神上受到强制是内化。再次,分析在基础教育阶段德育非伦理向度灌输的原因,分别从社会的剧变道德的追求、多元价值的表面的背后价值观的混乱、德育目的定位失当及德育主体的迷失这几个方面阐述德育失效的原因及道德教育中灌输存在的必要性。第四,基础教育阶段德育中伦理向度灌输的实现与建议,明确在基础教育阶段德育之道,审视相对道德主义的思潮,教师在提升自己的学术同时引领崇高也是责任,灌输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权力,要理性张扬教师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