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响应型污泥灰水凝胶汲取剂的制备及其正渗透性能研究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i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污水处理厂中的剩余污泥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剩余污泥的处理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现阶段我国污泥处置的主要方式为焚烧处理,焚烧后的剩余污泥能够实现最大的稳定化和减量化。本研究为了提高焚烧后剩余污泥灰(SSA)的利用价值,提出利用SSA作为改性剂对温度响应NIPAM水凝胶进行改性,制备SSA改性NIPAM水凝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以及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对原污泥、SSA和改性的NIPAM水凝胶的结构以及组成进行表征。通过溶胀、退溶胀实验以及动力学模型分析探讨不同SSA投加量的改性NIPAM水凝胶性能。最后,将一系列的水凝胶作为汲取剂应用在FO工艺中,通过改变不同的实验条件研究其水通量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水凝胶-FO过滤模型分析其与盐溶液汲取剂的区别,以此来探索其实际应用的能力。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SSA(经过800℃焚烧后产生)作为改性剂,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聚丙烯酸(AA)作为单体,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不同SSA含量(0 wt.%、0.5 wt.%、1.5 wt.%、2.5 wt.%、3.5 wt.%、4.5 wt.%)的温度响应性的半互穿网络水凝胶,分别记作SAMH0、SAMH0.5、SAMH1.5、SAMH2.5、SAMH3.5、SAMH4.5。首先,从SEM中可以观察到添加SSA后的水凝胶具有不均匀的多孔结构。另外XRD分析结果表明SSA添加量在2.5 wt.%及以上的水凝胶明显多出一个Si O2峰,因此SSA的改性行为极有可能是二氧化硅所主导的。此外在水凝胶的FTIR分析中均可以发现NIPAM、AA以及SSA的特征官能团,可以表明SSA已经成功地作为改性剂掺入到水凝胶的网络中发挥作用。最后ICP-MS表明本研究中制备的SSA改性NIPAM水凝胶脱出水重金属含量甚至低于饮用水标准,说明其能够安全应用。(2)通过质量法测定了不同SSA投加量的NIPAM水凝胶的溶胀以及退溶胀性能。对于溶胀情况,未投加SSA的SAMH0溶胀率为57.90 g/g,然而随着SSA投加量从0 wt.%增加到4.5 wt.%,改性水凝胶的溶胀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投加量为2.5 wt.%的时候达到溶胀最大值为66.55 g/g,比未投加SSA改性的水凝胶溶胀率提升了14.94%。另外,在退溶胀过程中各SSA投加量的水凝胶均能够在60℃的水浴条件下,在5分钟之内达到90%以上的脱水率。溶胀、退溶胀性能测试说明SSA的掺入不仅能够增强水凝胶的吸水溶胀能力还能同时维持其本身优秀的温度响应脱水性能。(3)一阶动力学表明SAMH2.5以及SAMH3.5都具有较高的吸水率常数,吸水能力优于其他各投加比的改性水凝胶;拟二阶溶胀动力学模型拟合计算出了各水凝胶的理论溶胀率,结果表明SAMH2.5的溶胀率是最高的,水凝胶的实验溶胀数据与理论溶胀数据相符合;扩散模型拟合表明本研究中的各水凝胶的水分子扩散机制都为超级case-Ⅱ扩散机制。(4)将不同SSA投加量的改性NIPAM水凝胶作为汲取剂应用在FO工艺中,通过改变不同的料液条件(如纯水、Na Cl料液浓度)探究其实际应用的能力。实验发现,FO水通量与水凝胶的溶胀情况相对应,随着SSA投加量的增加呈现从SAMH0的1.18LMH开始逐渐上升的趋势,在SAMH2.5处达到最大的FO水通量(2.33 LMH),然后水通量就开始逐渐下降至SAMH4.5的1.41 LMH。同样的,在不同浓度的Na Cl料液(2000ppm、5000 ppm、8000 ppm)中也观察到了一致的现象,所产生的水通量也是随SSA投加量的增加,展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特别的是SAMH2.5在各个条件中都表现出了最高的水通量。最后在汲取剂再生试验中,SAMH2.5即使已经作为FO汲取剂重复使用了四次,其水通量仍然能够达到初次使用时的94%以上。(5)通过水凝胶-FO过滤模型可以发现,SAMH2.5的理论渗透压可达589.71 atm,然而纯NIPAM水凝胶汲取剂仅有213.88 atm。并且通过FO表现率可以发现水凝胶汲取剂的渗透压利用率在8000 ppm的Na Cl料液中仍然能够达到47%以上,远远高于传统盐溶液汲取剂。
其他文献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等复杂混凝土结构因施工方便、强度可靠等优势,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现代建筑的主流结构形式。然而,由于结构构造的复杂性,也对施工质量的检测增加了难度。目前,市面上采用的超声检测设备多采用全聚焦(TFM)算法,难以达到工程检测的标准。本文针对装配式套筒灌浆密实度、钢管混凝土空洞、剥离等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弹性波波场分离逆时偏移成像的混凝土缺陷检测方法。通过对超声
尽管现有的结构可靠性分析法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实际工程结构的可靠度估计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AK-MCS为代表的主动学习可靠性分析方法(Active Learning Reliability Methods,ALRMs),有机地结合了自适应代理模型与数值模拟法的优点,在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然而,AK-MCS在用于计算小失效概率时计算量较大,虽然有改进的ALRMs提供了解决方案,但却牺
媒介化治理是媒介融合的新阶段,包含两个层面:媒介通过融合深化实现自我更新与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作为智能中介的媒介组织能够促进其他行业的融合深化,从而实现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文章指出:人机协同是媒介化治理的重要语境,重大主题报道是媒介化治理的重要抓手,具有社会动员与主动协同的功能,能扩大增量受众、提升宣传声量、促进融合深化、助力社会治理。文章进而论述了重大主题报道提升媒介化治理能力
半柔性路面材料是在大孔隙沥青混合料中灌入专用水泥砂浆而形成的一种复合路面,其研究大多集中在整体宏观力学性能及灌入材料上,而沥青-砂浆及沥青-石料之间的界面涉及较少。但在实际路面结构中,常常因为异种材料之间界面的缺陷、应力集中等直接因素导致路面开裂,降低路面使用寿命。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采用宏观力学测试技术、原子力显微镜测试技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从宏观、微观及纳观角度对沥青-砂浆界面的交互作用机
板锥网壳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空间结构,它能充分发挥板材强度、具有施工过程方便快捷以及受力性能合理等特点。此外,它还是一种建筑性能良好、结构安全等级高、技术经济效益好的建筑结构。目前,玻璃钢材料凭借其轻质、高强、耐腐蚀的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与建筑结构领域。考虑到板锥网壳结构是一种新型空间结构形式,在国内尚未应用,同时玻璃钢材料在建筑结构领域主要用于装饰材料,很少作为承重构件的材料被使用。本文将采用玻璃钢材
深基坑是一个复杂的三维空间结构,其支护结构的变形及坑后地表沉降往往存在着显著的坑角效应,即基坑坑角部位附近变形较小,而随着向基坑中部靠近其变形逐渐增大。目前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通常没有考虑坑角效应的影响,而是将基坑看作二维的平面应变问题,对基坑的坑角部位和中间部位采用相同的支护结构设计方案,致使基坑的坑角部位支护设计方案偏于保守,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现阶段针对桩锚支护体系坑角效应
近几十年来,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这其中对一些新型材料的应用,也大大提升了施工的效率以及质量,特别是复合材料的应用,有效弥补了传统施工材料存在的问题。然而,随着复合材料的广泛使用,问题也逐渐凸显,如许多复合材料的成本较高,且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弃边角料对环境也可能造成较大污染,后期复合材料的回收问题也尚未解决。因此,选取绿色可持续性、具有成本优势的复合材料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将可减轻环境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金属波纹管在隔振减振、能量吸收和消能减震领域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应用进展。提出一种新型的波纹钢管铅阻尼器(Lead-filled Corrugated Steel Tube Damper,LFCSTD),阐述了其构造、原理与特点,通过概念设计和数值模拟仿真分析等方法,研究波纹钢管铅阻尼器的滞回耗能性能、构造形式、耗能机理、关键设计参数和复杂受力作用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AB
岭南地区长期处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墙体的热湿特性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建筑能耗和人居环境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蚝壳墙因地制宜,适应自然气候条件,其被动式隔热防潮能力具有较大的建筑节能研究价值。本文以岭南传统蚝壳墙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材料的热湿物性参数,对蚝壳墙的热湿性能进行实验模拟验证,研究蚝壳墙热湿性能的特点和规律。首先,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总结广州市蚝壳墙建筑分布、蚝壳墙的建造历史和构造做法
集装箱结构是一种以集装箱为结构元素的结构形式,由于其坚固耐用、可堆叠、可切割、可移动、模块化、丰富且相对便宜的优点,以及其拥有的不同于传统建筑的整洁和美感,被广泛地应用在世界各地的各个角落。随着前些年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中国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十几年居世界前列,伴随着贸易的高度发展,被废弃下来的集装箱要如何合理利用就成为了世界各国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于是集装箱建筑便呼之欲出。近几年,集装箱作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