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1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业不仅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而且也是产业体系中的一部分。我国银行业在过去的时间里主要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业承担了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巨大成本,银行业效率现状低下。入世以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外资的冲击,提高银行业效率对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对我国银行效率的研究大部分局限在银行微观经营方面,本文将从银行产业的角度出发,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全面考察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组织因素和银行微观影响因素与银行业效率的相关性,从而全面探讨影响我国银行业的因素,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实证模型选取我国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和光大、民生、华夏、招商、交通、福建兴业、深圳发展、广东发展、上海浦东发展、中信实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一共十四家商业银行1997-2003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利润效率模型和优质贷款模型基于SFA技术进行回归分析。 实证模型回归结果发现,我国银行业在样本时期内(1997-2003)利润效率与优质贷款产出效率均与宏观经济环境没有正相关性。其中与利润效率负相关,而与贷款效率没有显著相关性,说明我国银行业在过去的时间里受到政府干扰和预算软约束的影响,赢利能力和优质业务产出能力并没有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而改善,银行业承担了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巨大成本。银行产业方面,实证结果表明市场结构并没有对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四大国有银行并没有因为资产规模的绝对优势而在市场上取得控制性地位导致整个银行业效率下降,我国银行业反而还有一定的规模效率空间可以拓展,主要表现在股份制业务和地域规模受到政策管制限制,扩大股份制银行规模从而促进其规模效率是提高银行业效率的有效途径。银行微观方面,两个实证模型都表明所有权结构与银行业效率高度相关,权益/资产比率和人力资本在两个模型回归中得出的不一致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受到预算软约束的影响以及银行业内部还存在X-非效率因素,中间业务收入一项则表明提高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水平可以有效提高银行业利润效率,进而对提高整个银行业效率有重要的作用。此外,不良资产率与银行业效率负相关,但二者的关系认为不是一维的简单因果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应力性骨折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以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2012年10月误诊的应力性骨折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8.9%,以肢体局部明显
深入研究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重庆市经济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在
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对学习和教学作出了新的解释,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本文概要介绍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该理论对改革传统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金融计算大多基于多元联合正态分布,运用方差—协方差法来求解投资组合(Portfolio)的在险价值(Value-at-Risk:VaR)。虽然传统方法己公式化,具有运算简单的优点,但在实际应
我国对创业板市场的建设采取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分阶段、分步骤地加以实施。2004年5月,中小企业板的先行推出是建立创业板市场的第一步。作为“有中国特色的二板市场”,中小
病例报告是医学论文的常见体例,临床对新发现病种和罕见疾病的认知很多来源于病例报告。据报道,在BMC病例数据库中,平均每个月有近4000个病例报告发表。数量如此多的病例报告,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