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普及,教育评价的多元化,数学研究领域呼吁:数学教学不仅要加强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还要深入的探索学生的数学情感.通过研究者对数学学习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学情感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中国特色的教育文化背景下,对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产生或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想法、观点、态度、等数学情感进行研究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数学情感的形成与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教育文化背景等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数学情感是数学研究领域亘古不变的话题.因此,虽然国内外已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研究成果,但探索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下的数学情感及其影响因素仍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学生的数学情感的形成,是以他们在新课改理念下数学学习的经历和体验为基础的,因而,学生的数学情感是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情感”教学目标的反馈.研究学生数学情感有助于我们对当前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有着重要的教育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研究方法上,目前国内的一些相关研究主要以量化研究为主.本研究以质性研究为主,对初中生数学情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用来对这方面量的研究的补充.本研究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阅读国内外近600篇相关电子文献,先后查阅图书馆43本图书资料,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比较、综合与分析,对数学情感进行了界定,确定了数学情感的构成三要素:初中生的数学观(包括初中生的数学价值观、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认可度、初中生数学审美观),学生对数学学习情感体验(包括数学学习态度、数学学习情绪、数学学习成败归因),对从事数学活动者的情感态度(包括学生对数学老师的认可度、学生对数学历史人物的了解).依据构成要素编制了访谈提纲,最后设定本研究的行文框架.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研究的要素也就不同,本研究主要讨论了初中生的数学情感.第二阶段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选取了湖北省A中学,陕西省B中学作为研究场所,本着完全自愿的原则选取了两校初中学生共12名作为研究对象.在第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访谈提纲,并对在半结构化的访谈及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原始材料进行了记录、编码、整理和分析,从三个方面去探索中国教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初中生数学情感,在对初中生数学情感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形成这些数学情感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客观方面,包括学生的自我意识、知识经验;主观方面,包括数学教师个人魅力、家庭环境因素,城市环境因素,另外性别特征、成绩因素对初中生数学情感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通过对收集到的材料和研究过程的反思,结合初中新课改理念,提出了促进初中生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的一些教育启示(建议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