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油田都采用水驱开采,水驱开发的油田,不但可以达到较长时间的高产稳产,还可以大幅度提高油田采收率。而我国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甚至特高含水开发阶段,面临着液油比急剧增长,产液量大幅上升,维持稳产的措施和费用明显增大等诸多问题。为了控制含水上升和产量递减,提高油田采收率,搞清特高含水期的开采特征,确定其技术界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在详细分析杏北开发区水驱开发各阶段生产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大庆油田密闭取心井资料、杏北开发区的油藏参数和生产动态数据开展了特高含水期开采特征研究。利用杏北开发区3口取心井67条油水相渗曲线资料对该区相渗曲线形态进行了分类,并对比了不同类型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特征及渗流规律,为研究杏北开发区特高含水期开采特征奠定了基础。对特高含水期驱替特征理论进行了完善,提出了两段直线法。新的方法更能反映特高含水期水驱开发特征。对杏北开发区特高含水期油井采(油)液指数、吸水指数、含水上升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采液、吸水指数因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的调整对策不同,变化规律不同。通过研究地层压力与油田采收率、采液指数变化的关系,确定出杏北开发区特高含水期的合理地层压力、流压界限和油水井数比。杏北开发区合理的地层压力应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附近。以油藏工程和油藏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给出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制定了下一步调整对策。建议对主力油层进行化学驱油,非主力油层要加强完善注采关系。本文的研究内容不但在学术上有一定的价值,而且为其他油田特高含水期挖潜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