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E基因多态性与糖、脂及血清尿酸代谢的关联性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uzhiwei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ApoE(rs7412、rs429358)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及冠心病患者糖、脂及血清尿酸代谢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7年03月到2018年1月收住福建省立医院的未服用或已停服调脂药至少5个半衰期的高血压病及冠心病患者544例,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受试者的ApoE基因型。根据ApoE基因型(除外E2/E4基因型)分为E3/E3基因型组(野生型)、E2/E2+E2/E3基因型组以及E3/E4+E4/E4基因型组,比较三组基因型间患者代谢水平的差别。结果:(1)本研究最终纳入544例患者,其中ApoE E2/E2患者5例(0.92%);ApoE E2/E3患者84例(15.44%);ApoE E3/E3患者366例(67.28%);ApoE E3/E4患者76例(13.97%);ApoE E4/E4患者5例(0.92%);ApoE E2/E4患者8例(1.47%)。ApoE E2等位基因频率为9.37%,E3等位基因频率为81.99%,E4等位基因频率为8.64%。(2)不同ApoE基因型组之间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均存在差异(P=0.000-0.032),与E3/E3基因型比,E2/E2+E2/E3基因型组患者具有较低的平均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同时有较高的高密度脂蛋白,而E3/E4+E4/E4基因型组患者的平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甘油三酯均较E3/E3基因型高。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研究影响甘油三酯升高的因素,发现若以E3/E3组为参照,则E4等位基因携带者(E3/E4+E4/E4组)更有可能发生高甘油三酯血症(OR=2.561,95%CI=1.243-5.277,P=0.011)。(3)不同ApoE基因型组间患者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随机血尿酸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2),E2/E2+E2/E3组患者的平均血尿酸水平均较E3/E3及E3/E4+E4/E4组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校正了性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尿素氮、饮酒、吸烟等因素后,与E3/E3基因型相较,E2等位基因携带者(E2/E2+E2/E3组)更有可能发生高尿酸血症(OR=2.323,95%CI=1.316-4.10,P=0.004)。结论:在高血压病及冠心病人群中,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及血清尿酸代谢均存在相关性,与野生型相较,ApoE E4等位基因与甘油三酯升高有关,而E2等位基因与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有关。
其他文献
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迅速发展,空间众包的应用价值逐渐体现,因而受到了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相比传统众包,空间众包允许用户发布和执行与地理位置信息相
0背景介绍无论是混凝土还是砂浆,主要细集料都是建筑用砂,可以说,砂是建筑工程不可缺少的主要细骨料,没有砂子,就没有现代化的各种建筑物。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
会议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混合磨玻璃结节(mixed ground glass nodules,mGGN)的C/T比值(consolid/tumor ratio,C/T)、m-CT值(mean computed tomography value,m-CT)、肿瘤
腐生丝状真菌烟曲霉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能够引起免疫缺陷病人获得侵袭性曲霉感染,严重的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在烟曲霉中,甘油的生物合成对于分生孢子的产生和应对渗透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幽门周淋巴结(No.5和No.6淋巴结,Parapyloric lymph node,PLN)阳性胃食管结合部Siewert II/III型癌患者的预后情况,阐明这些患者是否需要行幽门周淋巴结清
目的:通过对大鼠行造模手术构建大鼠膝关节僵硬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予以体外冲击波治疗,研究体外冲击波在大鼠膝关节僵硬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8周龄SD大鼠36
本研究以杂交稻品种Y两优900、Y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设置6个不同穗肥施用处理,即N1为穗肥做基蘖肥施用,N2、N3、N4、N5穂肥施用时期分别为:拔节期、2期、4期、6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安全性和其他可能获益,探索联合用药降糖方案的合理之选。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15例2型糖
近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导致与衰老有关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率上升。心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很高,并因其较高致残率和死亡率严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品质及商业价值。控制褐飞虱的有效途径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并结合传统育种手段,选育抗褐飞虱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