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网络信息影响对工作投入的作用机理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hp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作为社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所在的人际网络的作用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思考。“人际往来对个体职业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他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以信息沟通为媒介的人际网络是否像人们普遍感受到的那样对个人职业发展有着无法忽略的重要影响力量?”正是源于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和思考促发了本文的写作初衷。与此同时,学术界在社会网络领域的丰硕研究成果也证实人际网络对职业个体的积极意义。本文基于对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人际网络作用的思考,从人际网络内涵层面入手在“人际网络信息影响—组织认同—工作投入”间搭建合理框架来阐明人际网络中传播的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对员工个体工作状态的作用机理,从而解答人际网络信息对个体的职业影响路径问题。本研究从个体角度的人际网络信息影响出发,遵循“刺激—信息转化—反应”这一基本模式,选取组织声誉感知、组织认同、工作投入作为基本关系研究变量。其中,人际网络的信息影响经过本研究前期的理论梳理和深度访谈等程序探索性提出可归纳为显性信息影响和隐形信息影响两部分组成并进行概念量表的设计;其中显性信息主要指人际网络中传递的各类客观描述性消息或评价,隐性信息则只要指人际圈层中榜样的示范效应,在本研究框架中均可视为外在信息刺激源。组织认同与工作投入可视为员工在职业态度和工作行为上对外在信息刺激的反应;而组织声誉感知变量恰恰反映了个体对外界刺激反应后的信息转化过程,表现为在认知和情感上对组织的评价和认可。本文选取的理论概念架构围绕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将人际网络信息影响、组织声誉感知、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作为论文研究的主要构念,并尝试性地对以上各构念间潜在的或有联系与影响机理进行探讨。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本文采用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过程中坚持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论证原则。具体研究过程是:首先,本文对研究涉及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第二,组织深度访谈并对结果予以整理和分析。第三,在文献分析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理论模型。第四,通过预调查对研究中所涉及的各个变量的测量量表进行选择和优化。文中通过样本预测就组织认同、工作投入、组织声誉感知等变量运用计量软件工具对现有成熟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和修正,并形成正式调查所需的问卷题项;人际网络信息影响量表则在前期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形成基本题项,通过样本预测进行量表的优化,并形成最终的人际网络信息影响量表。各量表通过信度、效度基本检验,表现出较好的统计学特征,且符合研究的前期理论模型,为正式调查中数据的科学有效提供了可靠保证。第六,运用SPSS、AMOS等软件对大样本正式调查中的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个体统计学特征对各研究维度的影响。最后,在模型分析和假设检验阶段运用AMOS软件对研究提出的各假设关系进行验证,明确人际网络信息影响中显性信息和隐形信息两维度在组织声誉感知、组织认同及工作投入变量间的不同作用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研究结论和管理建议。通过实证分析,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以信息沟通为媒介的人际网络对职业个体的普适性影响得到样本数据的有力支持。且研究变量会在某些样本基本特征的差别中表现出显著差异,如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和担任职务等五个基本项目和个体榜样数量和认可的榜样特质等属性上体现出的差别;第二,在研究选取的各变量中,人际网络信息影响中的显性信息和隐形信息会通过不同的路径作用于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第三,人际网络显性信息反映了人际网络中个体间传播的与职业领域相关的客观表述和主观评价,如与行业、组织、岗位、待遇福利、职业发展通道等方面相关的信息,这类信息通过文字、语言等有形形式展现;入际网络显性信息影响对工作投入有直接正向作用;但对组织认同未显现出直接影响,而会通过对组织声誉感知的直接作用传导至对组织认同的影响;与此同时,其对工作投入的间接影响还体现在组织声誉感知和组织认同对工作投入的直接作用;第四,人际网络隐性信息反映了人际网络中职业榜样传递的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更多地是以一种看不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影响个体;人际网络隐性信息影响对组织认同有直接正向作用,并通过对组织声誉感知的直接作用对组织认同产生间接影响;隐性信息影响对工作投入未显现出直接影响,但会通过对组织声誉感知的直接作用传导至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与此同.时,其还会通过对组织认同的直接作用来间接影响工作投入;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在人际网络中表现出不同的影响路径;第五,在显性信息影响对工作投入的作用中以及隐性信息影响对组织认同的作用中,组织声誉感知作为重要的传导变量的中介效应得以验证;同时,组织认同在组织声誉感知和工作投入的影响作用中也体现了出中介作用。通过对研究构建的理论假设的验证,本文提出的预期研究目标基本达成,即人际网络信息影响对职业个体的普适性影响得到实证数据的有力支持,显性信息影响和隐形信息影响对个体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的作用路径得以基本澄清。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结构访谈、数理统计、实证检验等途径对现实中的管理现象进行了探讨,创新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聚焦平面维度的人际网络内涵影响因素,探索性地提出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两维度构成因子。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对社会网络的研究就悄然开始。对社会网络的研究层出不穷且主要集中于网络密度、中心性、开放性等人际网络结构特征等纵深立体维度的探究,而对网络内涵等平面维度的要素鲜有提及。本研究定位于人际网络的内涵层面以此来探究以信息沟通为媒介的人际网络如何对个体施加影响的作用机理;其中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这两个概念的提出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际网络内涵部分。2.尝试以新的视角来探讨人际网络信息对个体在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中的影响作用。通过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研究都将人际网络的影响定位到组织内部,与此相关的社会网络等研究也大多如此;但本研究尝试打破以往的组织界限定位于更为宽泛的人际网络,影响因素也由组织内个体拓展到组织外个体,尝试以新的角度就个体人际圈层对自身组织认同感和工作投入三者间潜在的联系进行探讨。3.探索性地提出隐性信息影响即职业榜样示范效应这一维度,并对这一维度进行理论梳理和实证检验。“榜样”作为心理学概念虽早有研究,但大多集中在对概念的界定以及对榜样作用的定性分析,而量化应用则鲜有提及。本文通过对人际网络信息影响的研究,发现了人际网络中职业榜样对个体重要的影响作用,并通过对相应量表的开发和设计运用实证检验的方法对人际网络中榜样的示范性信息对个体组织态度和工作态度层面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这一研究对丰富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有一定的贡献。4.探索性构建了人际网络信息影响对工作投入的作用机理模型,并论证了组织认同、组织声誉感知在作用路径中的中介传导作用;理清了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在人际网络信息影响中不同的作用路径。这一发现对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前因变量研究成果的丰富有所贡献;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不同的作用途径也为管理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其他文献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合同在市场经济中起到的作用愈加重要,其中合同违约金作为当事人的一项重要救济制度在维护经济秩序稳定、促进经济效率提升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已经从公有制一统天下发展成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局面,与此同时,中小型企业也在快速发展,成为解决群众就业问题的主力军,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平稳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深入,国际银行业不断掀起了并购浪潮。此并购浪潮始于美国,逐渐波及日本、欧洲发达国家和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安徽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保险业进入了全面恢复和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保险系统本身及配套法制建设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其中之一便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指国家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的农业保险项目,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世贸规则所允许的农业补贴“绿箱政策”之一。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
目的:本研究运用现代先进医学技术,来观察消化性溃疡患者复发与未复发血清中COX-1、COX-2、PGE2的表达,从而观察苏州名老中医黄一峰老先生的经验方——益气活血方对消化性溃疡
近年来,随着保障人权和程序正义等理论在中国的蓬勃发展,针对我国刑事诉讼中出现的非法取证等行为屡禁不止的现象,学术界展开了对非法证据排除的深入研究。但大多数学者研究
摘要: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基础设施与房地产建设双重拉动下从2005年开始实现跨越式增长,2007年实现增长率45.8%,是工程机械最为辉煌的一年。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房地产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基本资料、中医辨证分型、实验室指标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在中医证候分布的规律,及糖脂代谢相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