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习者对英语时空隐喻的认知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w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经常通过空间来谈论时间,比如:“期盼更光明的未来”,“我们身后的问题”。此外,当我们说“假期快要来临”,“提出超前的理论”时,表示空间运动的词汇也同样运用到时间上。这种用来表征时间的空间隐喻称作为时空隐喻。在英语和其他很多语言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时空隐喻系统:自我在动隐喻系统和时间在动系统(Bierwisch,1967; Clark,1973; Traugott,1978)。然而,不同的研究者对于时间隐喻系统下的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隐喻持有不用的观点。Gentner(1992)的发现与结构映射模型(Structure Mapping Model)一致。结构映射模型预测,英语隐喻句中存在着一致性效应—转换不同的观点会造成较慢的反应时间,因为替换概念结构需要消耗一些认知成本。Gentner还发现在英语里,人们对时间的认知中主要的观点是“自我在动”而不是“时间在动”。在中国,有两种观点:一种来自于国立台湾大学的赖姿吟,她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中文里与Gentner不同的结论—“时间在动”的背景句不会造成其后测试句的反应时间的减慢而“自我在动”的背景句则会造成反应时间的减慢,因而中文的“时间在动”是首要的时空隐喻(Lai,2002);另一种来自周榕的试验,她得出了与Gentner一致的结论,她也认为中文里“自我在动”是首要的时空隐喻,转换不同的观点也会造成反应时间的减慢(Zhou,2001)。本文的研究是通过实验来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于英语时空隐喻的认知情况。本研究主要通过基于时空隐喻句的实时在线加工来考察被试者对时间前后关系的推断。本文用一个预测试和一个跨模组实验来测试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这些英语材料的反应。被试共分为两个组,第一组参加预测试,第二组参加跨模组实验。所有的被试者分别来自西南交通大学2007级的任意8个班。首先,根据预测试的结果来选出了3对时间在动的隐喻和3对自我在动的隐喻。每一对里的两个隐喻句子有着非常接近的平均反应时间和正确率,这些句子被用在后面的跨模组实验中,作为进行对比分析的测试句。同时,被试对于所有隐喻句的平均反应时间和正确率也被记录下来。为了测试英文隐喻一致效应,本文设计了一个2×2跨模组实验来测试背景句与测试句的隐喻系统一致与否会不会造成正确率和反应时间的不同。最后,通过分别比较和分析预测试和跨模组实验中被试的四级成绩和他们对时空隐喻句的平均反应时间以及正确率找出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熟练程度与其对英语时空隐喻的认知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四点发现:第一,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自我在动”隐喻句更容易被理解,是对英语时间认知的首要的观点;第二,被试在一致条件下对于时空隐喻句的判断快于不一致条件,说明隐喻句一致性效应同样存在;第三,英语水平越高的学生正确率越高,平均反应时间也越短,这证明中国学习者的英语熟练度的确会影响他们对英语中时空隐喻的认知;第四,中国学生的母语仍然会影响他们对英语时间观点的理解方式。
其他文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站位更高,已经成为中
本文通过分析延边州委机关报《延边日报》的广告语言,揭示了新闻广告语言的词汇以及语法特征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地研究,为使用更为恰当的广告语言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自然发酵的小麦酱中分离得到4株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2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对其进行生理效价分析,结果表明,黄曲霉4号产糖化型淀粉酶和蛋白酶能力最强,且具有
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啤酒酿造过程中糖度变化和乙醇浓度变化。将啤酒酿造过程中的发酵温度、麦汁浓度、接种量及发酵时间作为输入数据,将糖度变化和乙醇浓度的变化作为输出
航空磁异常探潜已发展成熟多年,国内水下沉底磁探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为更好将航空磁探相关经验借鉴到水下磁探中,需要分析比较二者异同之处。建立了潜艇磁异常探测模型,仿真
本文简要论述了现阶段同义词在教学及测试中的地位 ,指出同义词教学不仅是词汇修辞 ,也是实践课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提高学生言语成品质量及言语修养的基本功。根据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