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学习者过去时态形态多选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360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考察和分析了三组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学习者英语记叙文中的过去时态形态多选。本研究主要采用诱导性的写作产出实验,并利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且应用了卡方检验来分析实验数据的显著性。  本研究主要有四点发现。首先,过去时态形态多选普遍存在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记叙文中,仍有部分学习者在过去时态必要语境中使用默认的光秃动词形式代替正确的限定性动词形式。其次,在对过去时态形态标注时,初级水平学习者分别与中级、高级水平学习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中级水平学习者与高级水平学习者之间的差异则不明显。再者,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过去时态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的习得是不对称的,他们对不规则动词的掌握普遍好于规则动词。此外,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屈折变化不规则的过去时态动词时,会产生过度标注现象。  关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记叙文中的过去时态动词形态缺失的原因,本研究试从一个新的语言加工视角,即在语言模块的在线生长与使用(MOGUL)的框架下对其进行讨论,我们认为初级水平学习者的这种形态缺失主要是由于其大脑表征中过去时态句法表征发展尚未完善造成的,而中级和高级水平学习者过去时态形态缺失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其过去时态表征中的句法和语义或语用接口不完善。同时,汉语中的C-VP结构和英语中的C-TP结构之间不平衡的休眠激活水平竞争也会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过去时态形态变化。此外,我们还使用该框架下的竞争和激活理论对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过去时态标注差异做出了解释。另外,有关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过去时态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的不对称习得,我们从这两类动词在MOGUL中的储存和加工方式差异或汉语的音系结构影响英语过去时态音系模块的发展两方面对其做出了探讨。最后,关于过度标注现象,我们也在语言的双储存和加工理论下对其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浙江省某高校20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定性(课堂观察,访谈,回溯性写作)和定量(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影响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负动机影响因子,以及高水平大学英语学习
语言中的词汇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动态系统,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最敏感的部分,也是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的部分。从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字母词迅速从西方语言进入汉语,与
托妮·莫里森因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活了”而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了世界文学殿堂的最高荣誉,从而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美国黑人女作
语法问题是任何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都无法回避的话题。语法教学的作用与地位始终在外语教学界颇具争议,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主流认识,大致经历了由尊崇到摒弃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红楼梦》把章回小说的形式发展到了巅峰,因此无论在语言还是内容上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研究价值。研究《红楼梦》的论文和书籍很多,研究《红楼梦》译
学位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同时增强其自
体裁分析作为话语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细致分析语篇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国际学术交流全球化现象日益增强的今天,商榷类期刊论文在整个学术共同体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有助于推
作为传统的文学主题之一,婚姻在众多名著中仍被视为幸福的最终归宿。然而,在吉莉安·弗琳的畅销小说《消失的爱人》中,婚姻这一熟悉的主题被彻底颠覆。告别了对“真爱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