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考察和分析了三组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学习者英语记叙文中的过去时态形态多选。本研究主要采用诱导性的写作产出实验,并利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且应用了卡方检验来分析实验数据的显著性。 本研究主要有四点发现。首先,过去时态形态多选普遍存在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记叙文中,仍有部分学习者在过去时态必要语境中使用默认的光秃动词形式代替正确的限定性动词形式。其次,在对过去时态形态标注时,初级水平学习者分别与中级、高级水平学习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中级水平学习者与高级水平学习者之间的差异则不明显。再者,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过去时态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的习得是不对称的,他们对不规则动词的掌握普遍好于规则动词。此外,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屈折变化不规则的过去时态动词时,会产生过度标注现象。 关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记叙文中的过去时态动词形态缺失的原因,本研究试从一个新的语言加工视角,即在语言模块的在线生长与使用(MOGUL)的框架下对其进行讨论,我们认为初级水平学习者的这种形态缺失主要是由于其大脑表征中过去时态句法表征发展尚未完善造成的,而中级和高级水平学习者过去时态形态缺失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其过去时态表征中的句法和语义或语用接口不完善。同时,汉语中的C-VP结构和英语中的C-TP结构之间不平衡的休眠激活水平竞争也会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过去时态形态变化。此外,我们还使用该框架下的竞争和激活理论对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过去时态标注差异做出了解释。另外,有关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过去时态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的不对称习得,我们从这两类动词在MOGUL中的储存和加工方式差异或汉语的音系结构影响英语过去时态音系模块的发展两方面对其做出了探讨。最后,关于过度标注现象,我们也在语言的双储存和加工理论下对其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