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域下《消失的爱人》中的颠覆性婚姻主题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oba9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传统的文学主题之一,婚姻在众多名著中仍被视为幸福的最终归宿。然而,在吉莉安·弗琳的畅销小说《消失的爱人》中,婚姻这一熟悉的主题被彻底颠覆。告别了对“真爱至上”理念的延续,《消失的爱人》中对现代婚姻的另类解读引发人们对婚姻黑暗面的关注与探讨。吉莉安·弗琳作为美国广受好评的女惊悚小说家,她在小说中再现和讽刺了婚姻殿堂中夫妻双方所扮演的刻板性别角色、现代男女对做出终生承诺的恐惧、以及完美婚姻背后的虚假浮华。当男女主人公之间种种酝酿已久的怨恨和秘密被弗琳层层拨开,一出关于婚姻与两性关系在经济和情感双重危机中分崩离析的黑色讽刺剧就此上演。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探索吉莉安·弗琳如何在《消失的爱人》中呈现、颠覆、重新定义婚姻主题并且做出自己的女性宣言。本文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简要介绍吉莉安·弗琳的写作背景及其作品《消失的爱人》;第二章是关于《消失的爱人》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第三章探讨性别刻板印象下婚姻主题的呈现;第四章探讨两性关系的崩塌对婚姻主题的颠覆:妻子的强权与丈夫的弱化;第五章探讨吉莉安·弗琳对现代婚姻的讽刺与重新定义:无止境的两性斗争;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和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经常发现同一本书会有很多不同的翻译版本。这一定程度上使得翻译质量评估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杰勒德·麦卡莱斯特(2000:231)在谈到翻译评估的研究
本研究以浙江省某高校20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定性(课堂观察,访谈,回溯性写作)和定量(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影响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负动机影响因子,以及高水平大学英语学习
学习贯彻党章是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党章为动力,深入推进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学习贯彻党章需要把握几个着力点:一要着力抓好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二要着力抓
语言中的词汇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动态系统,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最敏感的部分,也是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的部分。从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字母词迅速从西方语言进入汉语,与
托妮·莫里森因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活了”而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了世界文学殿堂的最高荣誉,从而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美国黑人女作
上海交运(集团)公司成立以来,顺应时代需要,始终把反腐倡廉工作贯穿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融入国资国企改革全过程,从一个个具体问题抓起,积小胜为大胜,不断取得新成效。在
语法问题是任何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都无法回避的话题。语法教学的作用与地位始终在外语教学界颇具争议,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主流认识,大致经历了由尊崇到摒弃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红楼梦》把章回小说的形式发展到了巅峰,因此无论在语言还是内容上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研究价值。研究《红楼梦》的论文和书籍很多,研究《红楼梦》译
学位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同时增强其自
体裁分析作为话语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细致分析语篇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国际学术交流全球化现象日益增强的今天,商榷类期刊论文在整个学术共同体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有助于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