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加透彻的了解极近距离难采煤层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本文以淮南矿业集团谢一矿5111B11b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相似模拟实验、数值模拟计算以及现场实测等方法,系统全面的研究极近距离“三软”厚煤层分层连续开采下综采工作面上覆岩层“三带”高度以及应力场、位移场、塑性区破坏的分布特征,分析了采场覆岩裂隙的动态演化特征,总结出了极近距离难采煤层条件下采场矿压显现规律,为此类工作面的围岩控制、顶板管理及支架选型等技术提供较好的指导作用。论文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理论分析得出极近距离煤层的判据,把极近距离煤层顶板进划分为夹石假顶、碎裂顶板和块裂顶板3类;同时也计算出5111B11b上部煤层工作面的直接顶与基本顶初次垮落步距、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以及合理的支架阻力,对液压支架的选型提供理论指导。(2)通过相似模拟确定出上部煤层开采时“三带”发育高度,下部煤层开采不具有明显的周期现象,顶、底板的应力峰值、垮落角以及覆岩垮落形态等也存在差异。(3)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工作面进行模拟开采,分别得到沿工作面方向上应力场、位移场、塑性区破坏和三维垂直应力的分布特征,在上部煤层回采结束时,塑性区整体形状呈两头高中间低的“鞍状”形态,在下部煤层回采完毕后,塑性区整体的形状不再是呈现中间低两端高的“鞍状”形态,而是中间高两端低的“抛物线状”形态。(4)通过对液压支架的工作阻力进行统计处理,分别得到支架的循环工作阻力、初撑力和末阻力水平,对支架进行适应性评价,提出初撑力偏低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回采期间,液压支架前后柱受力不平均,应该加强液压支架管理。(5)巷道变形量观测统计,分析了工作面的采动对两巷的影响程度,得出了无采动影响区、采动影响区域和剧烈采动影响区域,对回采期间工作面巷道的超前支护提供了借鉴作用。本文研究成果的应用,实现了极近距离“三软”厚煤层分层开采的安全高效开采,对我国地方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较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