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妇人疾病文献与诊疗研究——以《妇人大全良方》为中心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n1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是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在医学文献的编撰方面,还是在诸科疾病的诊疗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宋初分医学教育为九科。妇人疾病隶属于产科,官、私医学方书中设有独立的妇人门。  宋代涉及妇人疾病的文献主要包括:官修方书,妇人专书,医家或士人所撰方书。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上述文献,并以《妇人大全良方》为中心,探讨妇人疾病的诊疗和用药情况,试图还原宋代妇科疾病诊断方法及治疗步骤。并以疾病中常见的伤寒症为例,分析妇人疾病理论与用药来源,及针对女性患者的特殊性诊疗,以求探索宋代妇人疾病的发展脉络与理论特点。  宋代妇科文献中包含了大量的妇科疾病知识,如妇人血风、伤寒、脚气、骨蒸等具体内容。《妇人大全良方》将这些疾病分调经、众疾、妊娠等八门,标志着妇女疾病在理论上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内容上既继承了宋以前经典医学文献的知识,如《黄帝内经》、《千金方》等,将之按一定体例编入宋代妇科文献之中,又收集、整理和新创了许多有名的经验效方、验方和奇方等。药物使用引用经典方剂或在传统方剂上进行药物合用、化裁、改变煎服药方式等变化。妇科文献在体例上,常和儿科(或老人)等一起出现;内部则以妊娠、生产为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妇女疾病特点可概括为“性情品德”与“产育”两类。男女差异在医学中主要局限于“男子精气”与“女子气血”上,服务于产育专题。在文化层面上渗入“男左女右”及妇人情绪敏感等问题。  妇人伤寒理论框架模仿传统伤寒论,伤寒一词在语义上稍显混乱。妇人用药划分依旧以妊娠、产后为划分阶段。产后、妇人伤寒卷药物使用基本类似,妊娠期药性更为平和。妇人用药的选择大多为药性较平和、毒性较小的药物。  本文结论主要有两点:一是宋代出现了大量的妇科文献,并在对前代知识继承的基础上予以一定程度的创新。产科分科导致知识框架上的变化,内容本身受影响不多,由此出现部分词义混杂的现象;二是妇人疾病理论与治疗中受社会文化浸润程度较深,关注点在妇人德行、礼教及产育几个方面。实际用药理论依旧依托于传统医学文献,受文化影响较少。妇人内部区分方式以生理时段划分最为明显,且存在模糊的阶级二分现象。
其他文献
1946年7月1日,传染病中心(Communicable Disease Center,CDC)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正式成立,也是目前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Control and PrcventioN,CDC)的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中医辨证论治疗对晚期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B型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晚期肺
物权法颁布实施后,土地承包经营权被法定为物权,农地使用制度重构便成为当前农地制度改革创新的焦点。租佃制度作为一种传统的农地使用制度,不仅在中国有两千多年历史,而且在世界
目的:探讨和实践基于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HIMSS)的药品闭环管理工作模式,评价其工作成效,为医院药学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与参考.方法:利用信息条码技术及临床合理用药决策支持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自1977年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研究高等教育的文章和专著越来越多。但是,很少能看到从某个具体学科入手的高等教
伴随着晚清西学东渐的浪潮,近代西方土壤学传入中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本文以1877-1937年间近代西方土壤学在中国的发展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土壤
张农一生与农结缘。他是我国20世纪的一位爱国的农学家,作为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的开拓者之一,是华南农业大学办学历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翻开百年华南农业大学的历史,张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