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油气管道是一种典型的焊接结构,焊缝及热影响区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形式的焊接缺陷。我国近年来已发生多起高钢级管道事故,多表现为管道环焊缝的应变能力不足。环焊缝的应变能力与其力学性能密切相关,由于环焊缝的非均质性,管道环焊缝力学性能测试与表征一直是一项难题。因而管道环焊缝的力学性能研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保障管道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环焊缝力学性能研究分为局部本构关系识别和断裂韧性测试两部分内容。针对管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应变的管道环焊缝断裂评估方法研究》,课题编号:No.5187432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油气管道及储运设施完整性评价技术研究》课题编号:No.2016YFC0802105; 中国石油管道科技研究中心《环焊缝裂纹产生机理及基于应变的适用性评价方法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气管道是一种典型的焊接结构,焊缝及热影响区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形式的焊接缺陷。我国近年来已发生多起高钢级管道事故,多表现为管道环焊缝的应变能力不足。环焊缝的应变能力与其力学性能密切相关,由于环焊缝的非均质性,管道环焊缝力学性能测试与表征一直是一项难题。因而管道环焊缝的力学性能研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保障管道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环焊缝力学性能研究分为局部本构关系识别和断裂韧性测试两部分内容。针对管道环焊缝局部本构关系难以准确识别、单边缺口拉伸试件(SENT)断裂韧性测试中母材与焊缝的J积分塑性因子方程研究不充分以及规则化方法在SENT试件J-R阻力曲线测试上的适用性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测量焊接接头局部本构关系的方法,搭建了基于DIC技术的材料拉伸实验平台,测试了X80与Q235管道焊接接头局部力学性能,得到母材与焊缝试件不同位置的局部真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母材不同位置的真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DIC方法可以准确测试材料性能,具备区分非均质材料力学性能的能力,可用于测试焊接接头局部本构关系。测试并分析了X80与Q235管道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硬度分布,其硬度分布规律与基于DIC方法得到的焊接结构屈服强度规律一致,证明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分别研究X80和Q235试件母材、焊缝、热影响区的Ramberg-Osgood模型参数,确定了试件的匹配强度,两种材料焊接接头平均匹配系数分别为0.95和1.21。(2)建立管道母材SENT试件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裂纹长度(a/W=0.2~0.7、增量0.1)、试件厚度(B/W=0.5、1、2)、硬化指数(n=5、7、10、15、20)、试件侧槽对J积分塑性因子的影响。通过数值分析结果,考虑裂纹长度、试件厚度、材料硬化性能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拟合方法提出适用于不含侧槽与侧槽深度为10%B的管道母材SENT试件J积分塑性因子方程。(3)建立针对管道环焊缝的SENT试件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焊缝金属SENT试件在不同裂纹长度(a/W=0.2~0.7)、试件厚度(B/W=0.5、1、2)、焊缝宽度(2h/W=0.5、0.75、1)、匹配系数(My=1.1~1.4)下的J积分塑性因子,研究不同因素对J积分塑性因子的影响规律,通过拟合方法提出针对不含侧槽与侧槽深度10%B的焊缝金属SENT试件J积分塑性因子方程。(4)提出了一种适用于SENT试件J积分阻力曲线测试的改进规则化方法,并应用于X80管道钢母材和焊缝的断裂韧性测试,相较于规则化方法,改进的方法与卸载柔度法的偏差更小,准确性更高。对比了BS 8571、ASTM E1820、GB/T21143等标准中起裂韧性的确定方法,分析了裂纹长度、最终裂纹扩展量、侧槽深度等对断裂韧性的影响规律,提出SENT试件优选的侧槽深度与试件加工方式。基于测试的SENT试件P-CMOD曲线和J-R阻力曲线,校核并修正了GTN模型参数,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的预测材料的韧性撕裂行为,为管线钢的工程应用提供一定依据。
其他文献
原油在世界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的进程中继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对低渗透油藏的不断开发,提高油藏采收率的难度要求开发一种替代的、经济有效的原油开采工艺。微生物采油技术被认为是一种经济、环保的三次采油技术。本论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低渗透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及特征,采用宏基因组学从微观方面研究了微生物降解原油的机理,建立了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石油烃降解菌芽孢杆菌属的定向激活营养体系
钻井过程中页岩与钻井液发生一系列物理与化学作用(水岩作用),诱发页岩从晶层微纳米裂隙发育成大尺度裂缝,进而导致井壁失稳。本文从分子动力学角度探索水岩作用下页岩劣化的微观机理和调控方法,为深层页岩井壁稳定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高温高压下页岩水岩作用劣化的微观机制实验表征了深层页岩粘土矿物的Mg或Fe取代特征,建立了考虑粘土晶格取代特征的页岩典型矿物水岩作用分子动力学模型,克服了传统模
由于孔喉细小,致密-低渗油藏开采中出现很多不同于常规油藏,且异于经典理论的异常现象。本文采用实验方法,探索致密-低渗油藏中气体扩散和润湿异常现象。攻克了致密岩心物性参数控制和制作的技术难点。通过对岩心砂配比、胶结剂用量、压制压力、固化压力等的优化,确定了致密岩心制作的工艺条件。高压压汞测试结果证明,人造致密岩心可以很好地模拟天然致密岩心的孔隙结构和渗透率;高压气体渗流实验表明,人造致密岩心与天然致
印度与欧亚板块的陆陆碰撞,导致青藏高原产生了强烈的变形和断裂,造成了大规模的地表隆起、形变和断层运动。高原东南缘作为物质流通的管道,地质活动也极其剧烈和复杂,出现了地表抬升和地壳增厚等地质现象。一直以来,很多地球物理学家对该岩石圈的变形分布和形成过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动力学模型,但是对于造成这种地质现象的原因,以及碰撞作用下岩石圈的形变过程,仍然存在着争议。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局布设在云南、贵州和四川
致密砂岩油气作为全球重要的非常规化石能源领域,相继在我国及全球各大含油气盆地中已有重大发现,其资源潜力巨大。前人研究已经证实盆地埋藏过程的差异对致密砂岩天然气成藏过程及成藏模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砂岩孔隙动力学研究对探索致密砂岩孔隙度演化过程和成藏动力学机制有重大理论意义。然而本领域存在以下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其一,目前砂岩压实过程及机制的研究仍沿用泥岩压实理论,并未考虑砂岩自身的特殊性开展砂岩压实的
停输再启动问题是含蜡原油管道安全运行的核心问题之一,一直备受管道运营部门以及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评估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安全性一般需要借助于数值模拟手段,而含蜡原油长输管道往往成百上千公里,数值模拟耗时较长,为了缩短停输再启动的安全性评估周期,本论文从数学模型、离散求解、自适应方法以及GPU并行计算共四个方面开展了停输再启动高效数值方法研究。从三维停输再启动数学模型出发,通过合理的简化推导了伪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是一个整体含油气、局部富集的超大油气区。已有的勘探成果显示中下奥陶统具有储层控藏的特征,但是储层埋藏埋深超过6000m,经历了多期构造破裂和埋藏流体的改造,并且部分储层受特定岩性控制,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的不明确一直制约着研究区的勘探。为了找出研究区储层形成的关键时期与主要控制因素,本文利用地震属性、测井、钻录井响应和岩心孔渗特征分析储层类型与分布特征。利用Dunham分类对岩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是常规大中型气田的重要烃源岩,也是页岩气勘探的主要目标。有机质成熟度是页岩品质和油气生成评价的重要指标,由于下古生界缺乏镜质体,使得有机质成熟度的确定一直是有机岩石学研究的难点与热点问题。本文以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和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有机岩石学光学反射率、低熟下古生界页岩与镜煤封闭体系共置热模拟实验、激光拉曼光谱等技术方法与手段,研
中原油田目前已经进入了高含水开发阶段,其中中渗复杂断块油藏含水为94%。由于对储层平面非均质性、水驱波规律认识不清,液流方向技术不成熟,造成了挖潜开发效果变差。为了提高水驱开发效果,需要对液流方向优化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本论文以中原油田具有代表性的高含水油藏文25东为研究对象,将数值模拟和最优理论相结合,实现油藏动态优化,量化油藏配产配注,实现地下流线合理分布,提高水驱开发水平。文25
在油气田生产工业,硫化氢腐蚀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威胁人身安全,因此一直被研究者们所关注。硫化氢腐蚀较其他腐蚀更为复杂,原因是腐蚀环境的不同,钢铁表面会形成多种晶体结构的硫化亚铁。不同硫化亚铁构成的腐蚀产物膜对钢铁腐蚀行为的影响有着明显区别。腐蚀产物的离子选择性可以从离子迁移的角度解释腐蚀产物对腐蚀行为的影响。然而,关于硫化氢腐蚀产物离子选择性的研究并不充分,关键在于未针对不同晶体结构的硫化亚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