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立足于新媒介环境背景,通过个案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探究以《穹顶之下》为代表的新闻产品所反映的新闻专业主义实践形态。研究首先梳理了新闻专业主义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兴起的社会背景、丰富发展的过程以及不断受到冲击的历史进程。随后,研究描述了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本土化的实践历程。通过细致的史料分析和文献梳理,研究认为新闻专业主义是“以追求新闻自由、提供真实客观的新闻报道为己任并坚持独立报道立场且负有社会责任的新闻操守及职业理念”。研究还进一步认为“真实性”、“客观性”、“独立性”、“自由性”和“社会责任”是新闻专业主义“专业性”的核心指征,是窥探新闻专业主义实践形态的重要考量标准和线索。通过深入的探讨,研究认为《穹顶之下》基本体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真实性的要求,但尚有完善和提高的空间。在客观性方面,《穹顶之下》凸显的问题较多,研究同时指出客观性的失控值得业界和学界深入思考。此外,研究发现以《穹顶之下》为代表的新型新闻产品在新闻专业主义独立性层面上取得了突破,有着颇为积极的意义,但是情况尚不足以让人盲目乐观。在新闻自由的领域中,《穹顶之下》在免于政治、商业力量束缚和真实表达个人观点方面有着极佳的表现,但是在自由传播层面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研究认为离开体制的控制,也就意味着没有了规则的约束,如何防止商业资本入侵和自由失控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同时,在社会责任方面,研究认为《穹顶之下》完成了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启蒙,还成功运用互联网思维为新闻生产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它颠覆了新媒体不适合深度报道与严肃新闻传播的传统观点,在娱乐致死年代里扛起了“严肃新闻”的大旗。最后,研究认为《穹顶之下》给新闻专业主义在新媒介时代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思考,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和推动作用。新媒介环境之下,新媒介产品并不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终结者。它的出现甚至可能为新闻专业主义的生存找到了一些突破口和更大的空间,或许是新闻专业主义发展的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