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总承包模式因为能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逐渐成为未来工程承包的发展趋势。我国推行工程总承包源于80年代的“鲁布革冲击”。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有一些大型的国有设计院、石化企业通过改制发展成为了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我国建筑业企业数量庞大,但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少之又少。总体来看,我国的总承包企业与美国工程新闻记录公布的全球225家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商的差距依然很大。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内的建设市场日益开放,国外一些大的承包商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国内的承包商也逐步走出国门,承接国际工程。如何提高企业的总承包能力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质量链管理是现代化的质量管理理论。它通过整合质量链上的各种资源,使产品或服务能满足顾客的需求。文章结合质量链理论和EPC项目的质量特点,建立了EPC项目质量链,并阐述了EPC项目的质量链内涵。通过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分析,定义了EPC项目质量链合作关系,构建了合作企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EPC项目质量链成功的关键在于质量链节点的耦合效应分析。运用自组织理论,对EPC项目质量链进行了自组织分析,并建立EPC项目质量链自组织模型,揭示了EPC项目质量链的运行机理,确定了质量链系统自组织的三个序参量:质量链技术水平、质量链协同能力和质量链盈利能力。这三个序参量产生于EPC项目质量链系统,产生以后又役使着各子系统朝着有序的方向演化。最后,从协同管理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四个方面阐明了EPC项目质量链运行的支撑机制。协同管理机制包含了接口管理机制、支配机制、信任机制、激励机制,是质量链节点企业开展合作的基础。信息共享机制方面,建立项目信息门户,保证了质量链信息的高效传递。合理的利益分配保证了质量链运行的稳定性,文章提出了成本激励型、技术激励型和绩效激励型的合同设计。运用平衡计分卡对EPC项目质量链进行绩效评价,提出了质量链的渐进式改进和质量链重构两种改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