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从翻译的角度讨论英汉语中及物性的尝试。韩礼德认为所有文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元功能或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篇章功能。本文主要从概念功能出发,试图论述以下几个问题:1.语义的重要性;2.句法和语义的关系;3.及物性中涉及到三个参与者的过程在英汉语中的不同表现形式;4.与及物性有关的翻译原则与翻译方法。本文结构如下: 引言部分介绍翻译和语言的本质以及本文的研究范围。 第一章主要讲及物性。传统语法认为,及物只与词汇有关,主要是动词。一个动词能否带宾语是区分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标志。在指出传统语法对及物性认识的不足后,文章提出韩礼德及物性分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及物性被用来描述人们对现实的心理图景,解释周围世界和内心世界。及物性是一个语义概念,是概念功能的实现形式。 第二章着重阐述语义和句法的关系。语义和句法之间并非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果把句法看成形式,语义看成意义,那么是意义决定形式,形式构成意义。同时讨论了形式和意义的关系,以及经验、语义和句法的关系。 第三章论述及物性中涉及到三个参与者的过程在英语中的表现形式:SVOO,SVO,SVOPO。本章对这三种表现形式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指出能够进入SVOO结构的动词受到语音和语义的双重限制。在这基础上,我们又将能进入该结构的动词按语义细分为五类,逐一进行分析。典型的经验结构体现在典型的语言结构中。能用来表示涉及到三个参与者的过程的SVO虽然在句法形式上只具有两个参与者,但在语义上涉及到三个参与者;这时该结构里的动词通常由名词转化而来。与此同时,我们也对这种用法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分析。SVOPO这一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能与SVOO结构互换。但是正如没有两个真正意义上的近义词一样,两结构在用法上还是各有其侧重点。 第四章论述及物性中涉及到三个参与者的过程在汉语中的表现形式。从整体而言,英汉表现形式大致相同,但涉及到翻译时,表现形式之间呈现出复杂关系。本章着重进行英汉对比。 第五章探讨翻译原则与翻译方法。本章首先分析了翻译过程中的两个主要步骤:理解与表达。理解就是理解原文的语义和所描述的经验;表达就是用地道流畅的接受语表达所理解的语义及其所描述的经验。因此,翻译就是语义的分解、还原经验和句法的重组。由此,我们提出翻译就是译意。在这基础上总结了及物性的英译汉的翻译方法。 结论部分重申翻译不是把句子从一国语言直接翻译成另一国语言,而是要分析句子的语义及其所反映的经验。在这基础上,用自然、地道、流畅的接受语重构这一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