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人们发现影响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因素除了个体投资者外,监管者的干预和调节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证券监管者作为自然人,同样存在非理性的认知偏差,这将影响监管者在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方面的有效性。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不断加强监管的条件下,中国证券市场上仍然存在着起浮落差大、羊群行为等异常现象。既然证券监管者的有效监管如此重要,而监管者又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非理性认知偏差,那么对监管者的非理性行为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论文选取心理账户、过度自信及锚定效应三种非理性行为认知偏差作为研究变量,以证券监管者和一般管理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情景元素的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之上进行实证研究。包括运用统计学中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实证探究证券监管者的行为是否存在以上三种非理性偏差;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的方法,验证三种偏差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并通过线性回归方法进一步验证偏差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发现,样本中的监管者与一般管理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账户、过度自信及锚定效应,同时监管者存在的三种行为偏差两两均相关,并且过度自信与锚定效应之间是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的,锚定效应的存在会促进过度自信非理性行为偏差的产生。由此可以得出,监管者在进行决策过程当中与一般管理者一样,确实存在着非理性的行为偏差,且偏差之间存在着联系。文章增强了行为金融学中个体非理性行为偏差应用于中国证券监管者的适用性,同时对非理性偏差关联性的研究为探究影响证券监管有效及有序性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