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位错机制应变梯度理论的微切削加工机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uyu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防、微电子、现代医学及生物工程等领域对精密/超精密三维微小零件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微切削技术是加工这些微小零件的主要技术之一。但微切削加工始终挥之不去的尺度效应会导致的切削力不稳定、表面质量难以控制等许多瓶颈问题。传统的经典塑性力学理论由于不具备描述材料特征尺度的能力,无法解释这些问题,因此必须从材料的微观塑性力学以及材料位错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微切削加工过程。微切削与传统切削之间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当材料处于微米加工级别时,材料的内在力学行为是具有尺度相关性的。材料内部的内界面对变形所产生的约束是造成尺度效应现象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讲,就是微切削加工中所采用刀具的刃口半径很小,切削过程往往发生在晶体材料内部本身。晶体的内界面约束特性会导致非均变形场内的“材料特征波长”的产生,由于该波长主要受刃口半径大小的影响,处于微米级,与大多数材料的“内禀长度”十分接近,这会造成微观几何必须位错在内界面附近累计和交互作用,从而导致材料的剪切强度和塑性流动应力必须考虑局部非均匀应变场内应变梯度效应。因此可以认为,微观位错的出现等材料尺度相关特性是导致微切削材料强化、冷硬现象严重以及切削力增加等尺度效应现象产生的最根本原因。为了分析和解决这些加工中遇到的难题,本文借助理论分析、实验对比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展开了微切削加工机理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采用基于位错机制的应变梯度塑性理论来描述微尺度材料力学行为,提出了微切削加工条件下的应变梯度的数值求解方法,建立了真实反映微切削尺度效应、应变梯度分布以及加工后表面质量等现象的材料本构模型。其次,通过有限元材料用户材料子程序实现了微观领域下材料本构模型的建立,并将其应用于微切削加工动态物理仿真模型,开发出了基于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的材料本构关系的微切削加工动态物理仿真模型。该仿真模型采用了先进的任意拉格朗日欧拉边界条件和网格划分技术,十分适用于模拟刃口半径效应显著的微切削加工过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基于微切削动态物理仿真模型,借助所获得的微切削加工参数以及实验数据,对微切削的加工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研究了应变梯度对切削力、切削应力、单位切削能量以及切削温度分布的影响;研究了刃口半径对刃口前方的工件材料应力分布状态的影响;得到了刃口半径前方滞留区域的分布特点。进而掌握了尺度效应、表面质量等外在表象与内在的微尺度材料力学行为之间的映射机制。
其他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体现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一种突出表现形式,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囊括范围非常广泛、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权利主体和保护对象不确定性等种种因素,我国对
使用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及其季铵盐对亚麻织物进行改性,和未改性织物相比,改性后织物没有变硬,而且其柔软度随着分子量的降低而变柔软。壳聚糖改性和季铵盐改性后织物的褶皱
传统柴油机低温燃烧模式通过使用大量的废气再循环(EGR),显著降低了柴油机缸内的局部燃烧温度,能够同时抑制氮氧化物(NOx)和碳烟的生成,从而解决了传统柴油机燃烧模式中这两种排放物
伴随着我国电信行业的快速发展,短信和彩信运营管理系统是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计算机和数字化是国内电信行业信息化实现的前言课题,针对短/
Oracle系统结构复杂,性能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性能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通过优化措施保证数据库以最优的性能运行。文章分析了Oracle9i的索引原理,并阐述了如何建立有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高原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旨在对高原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思路。方法选取2010年5-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
撒哈拉以南非洲(以下简称非洲)是一个涵盖众多国家的地区,非洲重要的地理位置、广阔的市场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赋予其重要的战略价值。无论从国际地缘战略考察,还是从美国的国土安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低碳节能的逐渐重视,各行各业都在努力寻找降低环境不良影响的途径与方法。物流行业同样也面临降低作业过程中碳排放并且减少作业外部成本的压力,这就使得绿色
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二维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一经发现便成为纳米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因为它绝佳的电学性能,使得石墨烯可能替代传统的半导体硅材料和碳纳米管成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英语语言学习充分利用移动学习(M-Learning)的特点,使得传统英语学习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得到有效延伸。在英语语言学习理论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