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目前认为,银屑病患者常伴有代谢异常。IL23/Th17轴中IL17、IL22、IL23等细胞因子参与银屑病的发生。而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GK1)、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在Th17细胞分化中有重要作用。同时RORγt反向激动剂可明显缓解动物模型中的银屑病状态,而国内外尚无SGK1与银屑病的有关方面的报道。咪喹莫特属于Toll样受体(TLR)7、8激动剂,外用于小鼠皮肤后,在表型上,产生红斑、鳞屑;组织病理学上,可致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血管生成增多,炎性细胞浸润等,与人银屑病的表型及病理特征类似。FGF10由成纤维细胞和其他间充质来源的细胞分泌,以间质-上皮相互作用的旁分泌方式有效地促进各种来源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目的:通过检测银屑病皮损及色素痣周边正常皮肤中RORγt、SGK1的变化以及FGF10单克隆抗体治疗前后咪喹莫特小鼠银屑病样模型的皮损中RORγt、SGK1的变化,探讨FGF10单克隆抗体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皮肤科病理室中确诊为银屑病及色素痣组织蜡块各18例,检测银屑病及色素痣周边正常皮肤中SGK1、RORγt水平。2、将36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小鼠,第一组老鼠的左侧背部设为空白对照组、右侧背部为模型组,第二组老鼠的左、右侧背部分别为FGF1O单克隆抗体低浓度及高浓度治疗组,第三组老鼠的左侧背部为基质组、右侧背部为氢化可的松(尤卓尔)治疗组。观察皮损处大体及组织病理变化。经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银屑病样模型的病理变化,进行Baker评分统计。3、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组织中SGK1、RORγt表达水平,用半定量计分法评分评定各组间差异。结果:1、RORγt、SGK1在银屑病患者皮损的表达要高于正常皮肤,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FGF10单克隆抗体低浓度及高浓度治疗组对咪喹莫特外用诱发的银屑病模型均有治疗作用,FGF10单克隆抗体高浓度治疗组优于低浓度治疗组,但疗效不及丁酸氢化可的松治疗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外用高浓度的FGF10单克隆抗体对咪喹莫特外用诱发的银屑病模型中SGK1及RORγt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P<0.003)。外用低浓度FGF10单克隆抗体对咪喹莫特外用诱发的银屑病模型中RORγt的表达有抑制作用(P<0.003),而对SGK1的表达无抑制作用(P>0.003)。结论:1、RORγt及SGK1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2、FGF10单克隆抗体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FGF10单克隆抗体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中的RORγt、SGK1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