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F10单克隆抗体对银屑病模型中SGK1、RORγt的影响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目前认为,银屑病患者常伴有代谢异常。IL23/Th17轴中IL17、IL22、IL23等细胞因子参与银屑病的发生。而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GK1)、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在Th17细胞分化中有重要作用。同时RORγt反向激动剂可明显缓解动物模型中的银屑病状态,而国内外尚无SGK1与银屑病的有关方面的报道。咪喹莫特属于Toll样受体(TLR)7、8激动剂,外用于小鼠皮肤后,在表型上,产生红斑、鳞屑;组织病理学上,可致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血管生成增多,炎性细胞浸润等,与人银屑病的表型及病理特征类似。FGF10由成纤维细胞和其他间充质来源的细胞分泌,以间质-上皮相互作用的旁分泌方式有效地促进各种来源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目的:通过检测银屑病皮损及色素痣周边正常皮肤中RORγt、SGK1的变化以及FGF10单克隆抗体治疗前后咪喹莫特小鼠银屑病样模型的皮损中RORγt、SGK1的变化,探讨FGF10单克隆抗体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皮肤科病理室中确诊为银屑病及色素痣组织蜡块各18例,检测银屑病及色素痣周边正常皮肤中SGK1、RORγt水平。2、将36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小鼠,第一组老鼠的左侧背部设为空白对照组、右侧背部为模型组,第二组老鼠的左、右侧背部分别为FGF1O单克隆抗体低浓度及高浓度治疗组,第三组老鼠的左侧背部为基质组、右侧背部为氢化可的松(尤卓尔)治疗组。观察皮损处大体及组织病理变化。经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银屑病样模型的病理变化,进行Baker评分统计。3、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小鼠皮肤组织中SGK1、RORγt表达水平,用半定量计分法评分评定各组间差异。结果:1、RORγt、SGK1在银屑病患者皮损的表达要高于正常皮肤,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FGF10单克隆抗体低浓度及高浓度治疗组对咪喹莫特外用诱发的银屑病模型均有治疗作用,FGF10单克隆抗体高浓度治疗组优于低浓度治疗组,但疗效不及丁酸氢化可的松治疗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外用高浓度的FGF10单克隆抗体对咪喹莫特外用诱发的银屑病模型中SGK1及RORγt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P<0.003)。外用低浓度FGF10单克隆抗体对咪喹莫特外用诱发的银屑病模型中RORγt的表达有抑制作用(P<0.003),而对SGK1的表达无抑制作用(P>0.003)。结论:1、RORγt及SGK1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2、FGF10单克隆抗体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FGF10单克隆抗体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中的RORγt、SGK1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对苋科植物尾穗苋叶的形态、生药性状鉴别、显微组织结构特征鉴别、成分的理化鉴别及含量进行研究 ,为鉴定药材扩大药源提供依据。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de
个体工商经济在不断成长的同时也给我国各地方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水环境污染,而我国目前又缺乏监管这类水污染的全面、系统而又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有必要加以探讨。在对个体工
本文利用2017年6~8月重庆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逐日20时起报的预报资料及相应的观测资料对该系统的预报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00hPa位势高度、850hPa温度和2m温度的集合
人性本质的善恶问题一直是中西方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霍布斯与荀子虽然身处中西方之文化背景,生活的时代也相差甚远,但二人却是古代东方和近现代西方“性恶论”的典型代表。虽
彩色超硬耐磨地坪主要用于经常承受荷载的水泥混凝土地面,提高混凝土地面耐磨性的方法有干撒耐磨地坪料和做聚氨酯或环氧基耐磨层。介绍干撒耐磨地坪料及其原材料优化。阐述耐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逐渐出现经济运行深层次矛盾,特别是因为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加持,经济产业布局结构等问题格外突出。我国在加入WTO后,能够在经
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是我们当代美术创作永不涸竭的灵感之源。通过对贵州黔东南传统蜡染艺术的挖掘和探索,我们从中得到启示,特别是的我们的艺术创作,能从中得到很好的营养,通
通过对1980—2006年温榆河主要离子浓度和比例及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温榆河水化学特征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温榆河河水呈盐渍化趋势,其中1991—2006
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数密度变化会引起高山嵩草草甸植物组分变化,而且引起种间关系的改变。研究了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数密度对高山嵩草草甸植物种间联结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高原
"印太构想"本质上是在国际秩序面临变动的新环境下,日本试图在新的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板块"印太"地区构建一个新秩序的对外战略,具有被动应对和主动构建的双重动因,旨在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