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土边坡双排抗滑桩—锚杆框架结构受力及变形特性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ei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湘桂铁路柳州至南宁段扩能改造工程(简称柳南线)某区段膨胀土路堑边坡为工程背景,通过室内试验了解膨胀土的工程特性,对膨胀土边坡支挡结构进行现场监测,了解支护结构内力变化规律,最后,通过经典理论计算和数值计算手段,进一步分析边坡稳定性及其支挡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分布规律。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了膨胀土中各种矿物成分的相对含量和形态,获取了边坡内膨胀土的力学指标及膨胀率指标,为理论计算和数值计算提供力学参数。(2)对膨胀土路堑边坡中的抗滑桩进行了现场监测,下排桩桩前土压力可近似为梯形分布,桩后土压力呈三角形分布;上排桩桩后土压力近似呈三角形分布,桩前土压力值也近似呈三角形分布;由于桩排距较大,排桩之间不存在明显地推力分配规律和协同作用。(3)通过对锚杆框架结构的监测发现,下级非膨胀土锚杆轴力受降雨影响很小,边坡上级膨胀土边坡中的锚杆轴力受降雨的影响显著,两级边坡框架底部土压力值相差不大,最大实测值不超过24kPa。(4)采用经典设计理论,对抗滑桩及锚杆框架梁内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m”法和“K”法计算所得悬臂段内力相差不大,但锚固段区别明显,用“K”法计算的抗滑桩内力更加接近实测值:强降雨条件下,锚杆轴力可能比设计值大很多:利用弹性地基梁法计算出框架梁的弯矩,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和Winkler地基模型所计算的框架横梁弯矩分布图几乎完全重合;纵梁上,两种地基模型下的弯矩分布形式相似,利用Winkler地基模型得到的理论计算值比实测值大。(5)利用ADINA有限元软件对监测断面进行数值模拟。随着排桩间距的增大,两排桩相互作用越来越小,间距达到一定值以后,两排桩不再协同作用,下排桩推力和位移稳定;降雨对上级边坡锚杆框架结构的内力影响很大,对下级边坡的影响较小;锚杆框架梁内力受降雨的影响较大,而抗滑桩内力受降雨的影响则要小得多,与实际的监测结论相吻合。(6)通过有限元计算结果和实测值对比分析发现,有限元方法能够很好地模拟抗滑桩的变形规律;但有限元算得的土压力是整个边坡达到最终平衡后的值,因此计算结果要比实测土压力值大得多。在双排抗滑桩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有限元等数值分析方法定性地分析两排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范围,从而确定设计方法和桩间距、尺寸等参数。
其他文献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出现解决了大跨度拱桥高强度材料应用和施工两大技术难题,从而促使了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桥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和发展。本文将以一上承式钢管混凝土铁路提篮式拱
桩基础是应用范围最广,适用性能最强的一种深基础形式。在近些年来的地震中,桩基础体现了较好的抗震性能,但是也暴露出了多种破坏问题,在地震中,因为土体液化而使得桩基础丧
本研究是“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重点科技专项饮用水主题中“黄河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中课题3“高藻引黄水库水常规工艺强化集成技术研究与示
近年来,随着海上风电产业的迅速发展,桩基础(特别是大直径单桩基础)因其结构简单、工期短等优势越来越成为海上风电等海洋工程结构的首选基础形式。同时,由于海洋平台桩基础
岩体失稳是常见的地质灾害,其影响范围广,危害性大。裂隙渗流,作为诱发岩体失稳的主要原因,一直是岩体工程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在地质结构上,岩体内部裂隙分布相对复杂,非均
钢结构交错桁架体系作为一种具有显著特点的新型结构体系,从提出以来,国内外已完成了大量有关其受力性能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工作大部分是集中在对交错桁架体系的静、动力受力
中国古建木结构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演化而形成其特有的构架形式,许多木构建筑屡次经历地震,依然矗立,体现了其独特的结构特性——柔性弱连接体系。了解古建木结构的构架形式、
学位
梁桁组合结构是一种较为新型的结构形式,具有易于维护、造价合理、承载能力高等优点。国外已建成多座实桥,但在国内此桥式的研究尚处于发展、丰富阶段。随着我国桥梁结构设计
在深厚软土地区打桩施工时,桩周土体中瞬间产生较高的超孔隙水压力,给工程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超孔隙水压力的产生及消散对研究桩基承载力和土体再固结也有重要意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