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配伍理论是方剂学理论的核心。在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抓住中医方剂这一环节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促进中医现代化和中药现代化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也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难点问题,其研究思路和方法尚处于探索中。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的一种病证,有的睡而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有的甚至整夜不眠。失眠证是世界上发病率较高,呈逐步上升趋势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西药由于其成瘾性而不能作为慢性失眠患者的长期用药,而中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失眠证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少或无毒副作用、无药物依赖性的优势,因此,失眠证的中医药研究是近年来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 交泰丸是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证的名方,其药简、效佳、效广,广泛应用于临床。全方以黄连、肉桂组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具有交通心肾的功效。临床上经过加减用药,常用于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疗效确切。 目前有关交泰丸的理论和临床研究的文献报道比较多,但其实验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本课题主要从方证结合的角度,选择比较公认的对-氯苯丙氨酸(PCPA)致失眠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交泰丸对PCPA大鼠失眠模型自发活动、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一方面观察交泰丸对失眠模型大鼠的疗效,另一方面探求交泰丸中二药配伍的最佳比例及对PCPA致失眠大鼠的作用机理,为下一步开发治疗失眠证新药打下基础。 本课题研究结果: 1.交泰丸对PCPA致失眠大鼠的疗效研究 1.1 大鼠的自发活动的变化显示,大鼠腹腔注射PCPA 26小时后,模型组明显比正常组大鼠活跃,表现在昼眠夜动的节律消失,2分钟内活动时间的延长和前肢举立次数的增加。给予交泰丸后,大鼠自发活动减少,与模型组大鼠的活动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1.2大鼠大脑中缝核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含量和外周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变化显示,在给予PCPA 26小时后,模型组大鼠与空白组相比,上述递质含量降低。给药7天后,给予交泰丸(黄连与肉桂用量比例10:1)的大鼠,上述递质含量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显著增加。 以上结果提示,交泰丸可能是通过升高脑组织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含量和外周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来发挥对PCPA致失眠证大鼠的治疗作用。 2.交泰丸不同配伍比例的药效学研究 2.1交泰丸方中黄连与肉桂用量以10:1的比例配伍时,PCPA致失眠型大鼠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