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我国超高层等建筑不断出现,为了满足我国超高层建筑越来越严格的承载力和高耐久性的要求,同时为了高效利用空间,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但是,大量的实际工程表明,施工期间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相比传统意义上普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有着较为严重的开裂问题,严重地影响建筑的防水、防腐等功能,降低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与耐久性。从目前对钢板-混凝土剪力墙早期抗裂分析来看,其大量计算方式仍以普通钢筋混凝土抗裂的研究成果为根据,从实际工程中来讲,其效果不佳。由于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中,钢板、栓钉、钢筋三者耦合形成约束,其中对于栓钉约束提出了“间接约束带”的相关理论。但是由于“间接约束带”相关研究甚少,栓钉-混凝土之间是否能协调变形,即研究栓钉-混凝土收缩与法向粘结强度大小关系,这就为本文提供了相应的研究方向。本文针对研究栓钉-混凝土法向强度问题,通过自主设计对拉、弯折试验对栓钉-混凝土之间法向粘结强度进行相关研究。论文主要成果如下:(1)利用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理论及形成机理,提出栓钉-混凝土会形成一种外侧为混凝土,内侧为栓钉的栓钉-混凝土圆筒模型。(2)作为课题组针对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栓钉约束所提出的“栓钉-混凝土约束带”理论补充,利用栓钉-混凝土圆筒模型,根据材料力学和弹性薄壳理论中薄壁构件相关知识,进行理想薄壁圆筒模型界面过渡区强度分析,推导出栓钉-混凝土圆筒强度公式。(3)作为课题组针对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栓钉约束所提出的“栓钉-混凝土约束带”理论补充,利用栓钉-混凝土圆筒模型,利用材料力学知识和弹性力学中厚壁圆筒理论拉梅解,进行理想厚壁理论界面脱粘分析,推导出栓钉-混凝土脱粘判断准则。(4)针对提出的栓钉-混凝土脱粘理论中栓钉-混凝土脱粘判断标准,通过利用48组对拉试验、48组弯折试验、12组抗压试验数据,进行了相应分析,得出不同栓钉直径下(13mm、22mm),不同混凝土强度下(C30、C60)法向粘结强度随龄期变化范围(本文中所提及龄期范围为0d~28d)。本文针对栓钉-混凝土之间是否存在脱粘情况问题,设计了脱粘试验,论文主要成果如下:(5)通过利用6组自主设计脱粘试验,判断C60混凝土四个龄期(3d、7d、14d、28d)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脱粘情况。通过本文研究,初步判断了栓钉-混凝土之间法向强度范围(1MPa~2MPa),同时也判断出早期栓钉-混凝土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脱粘现象,补充了课题组“间接约束带”理论的不足,对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